
傅山《啬庐墨妙卷》(局部),何创时基金会藏。
























傅山《阿难吟》,尺寸不详,纸本册页,原私人藏,今归山西省博物馆。
傅山(1606-1684),明清之际书法家、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柄于后。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袁继咸,是明末海内咸知的耿直之臣,提学山西时,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整顿三立书院学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极重于文章、气节的教育,对傅山影响颇深,傅山亦以学业精湛、重节气得意于袁氏门下。袁继咸曾在朝为兵部侍郎,因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权贵魏忠贤之流,被贬为山西提学。崇祯九年(1636年),魏忠贤死党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陷其京师狱中,傅山为袁鸣不平,与薛宗周等联络生员百余名,联名上疏,步行赴京为袁诉冤请愿。他领众生员在京城北京四处印发揭贴,申明真相,并两次出堂作证。经过长达七八个月的斗争,方使袁继咸冤案得以昭雪,官复武昌道。袁继咸得雪之日,魏忠贤的走卒——张孙振,亦以诬陷罪受到谪戍的惩罚。这次斗争的胜利,震动全国,傅山得到了崇高的荣誉和赞扬,名扬京师乃至全国。
袁案结束后,傅山返回太原。他无意官场仕途,寻城西北一所寺庙,辟为书斋,悉心博极群书,除经、子、史、集外,甚至连佛经、道经都精心览读,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崇祯十六年(1643年),傅山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未几,李自成起义军进发太原,傅山奉陪老母辗转于平定嘉山。不久,起义军、清军先后攻占北京,明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廷剃发的反抗,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道号“真山”。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可见,傅山出家并非出自本心,而是藉此作为自己忠君爱国、抗清复明的寄托和掩护。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他赞扬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统治者视作洪水猛兽的李贽学术思想和刘辰翁、杨慎、钟星等节高和寡之士的文风。对明末的政治腐败,官场龌龊,是有清醒的认识。清军入关明王朝灭亡后,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而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是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傅山作为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生中处处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毫不愧对“志士仁人”的评价。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正统思想的作梗,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夹杂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无不打着大汉族主义的烙印,这些则应引起当今学者和研究者的注视。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不久则撒手人寰,与世长辞,时年77岁。
延伸阅读
















傅山行草书《五言古诗卷》
康熙六年(1667)王毓青得一子,傅山作诗以贺(见《傅山书毓青得子诗》),李因笃也有《喜王大令毓青世兄生子》诗,收入李因笃《受祺堂诗集》。
康熙六年(1667)傅山61岁时,好友王毓青得一子,傅山作草书诗手卷为贺,手卷宽
25.4cm,长336cm,贺诗前有序言,诗后有长跋及附记。草书酣畅淋漓,起伏揖让,被列为中华行草经典,手卷不仅书法优美,而且文调无俗套,内容更富哲理。
傅山此诗结尾未记年,从傅山好友李因笃《受祺堂诗集》有《喜王大令毓青世兄生子》一诗系作于强圉协洽,古人以太岁纪年,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着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照阳。岁星则右行,与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相反,故岁星在子叫困顿,在丑曰赤奋若,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称为协洽,在申称为涒滩,在酉称为阉茂,在亥称为大渊献,由上可知强圉协洽,即丁未,为康熙六年。因此傅山贺诗亦当作于康熙六年。
释文:
毓青丈五十二岁而举一六阴朝阳之儿,诒书属一言,以快万事之足;而书历叙十年来所遇之苦,不无芥蒂。即事奉羂,聊用发噱,不成诗也。
世人祷婴者,心力竭神鬼;或应或不应,司命岂厌 。
良繇有用物,无益于人耳。沙令罢官来,拮据海隅驶。
荒凉黄阁堂,乱作驿亭止。身仍代督邮,札垫不责里。
酒果络绎办,唯恐不甘旨。荔枝黄龙眼,狼籍等杏李。
厥田唯下下,厥贡海物美。八闽之风味,日输沙塞鄙。
即此大功德,救济穷桑梓。岂但波罗蜜,布施方外士。
编户不知觉,天作阴德记。特赐一佳儿,辛日时戊子。
朝阳合上格,啼笑熊罴起。开尊请自慰,恩害原伏倚。
蚌珠今在掌,所失皆糠?。仍告无儿翁,秘方总无俚。
勤劬任徭役,胜服破故纸。若但唯正供,沾沾未足喜。
犀蜡易麒麟,彼苍司厥市。修罗亦菩萨,恭敬等获祉。
老惫懒散,不会作一好语。麟郎之诞,自有子卿舂容。之章徽扬世德。方外唐园,打埽芳润不出,又怕翘脚拈手勉学妖娆,益卖嫫恶,索性胡诌,不藏真。须毓丈读宗工金玉后,引满半酲,取此一睨,定能胡卢不已,如黄钟大吕收场。忽然一阵村锣社鼓,教人又笑又,乃知天地间原有此一种伎俩也,不知说甚,不知唱甚。到海屋七八岁时,令看此定喜。正如初学于街头,看耍把戏,唱日头出来万丈高,红墨涂面,说狮子牛斗虎之类,未有不艳之不忘者。稍长,《关睢》、《麟趾》果然于腹,而老叟此技,知告退矣。若少为生冷肉面所中,亦不妨时令见之,会作呕,吐其间积,或亦可当山大夫之手立通病丸子邪!方外弟真山附记。响环买卖,不觉露了马脚。临了上皮儿家一荡。
全诗大意:
虽然王毓青的福建沙县县令被罢免了,但因为在他做官期间,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因而修得了功德,不知不觉中,天作阴德记,特赐一佳儿,你应该想一想老子的“恩害原伏倚”的哲理,就会觉得你是得了上天赐予的福气了。再说,你已经52岁了,老来得子,应该高兴才对,而不应该为罢官的小事感到烦恼。
注:傅山把自己的诗当作一剂猛药,让深藏在王毓青肚内“十年来所遇之苦”,“病丸子”都一扫而光。令王毓青倍受鼓舞。

傅山《草书五言古诗立轴》,绫本,纵201.5cm,宽5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为“惠介文兄粲”录五言古诗一首,款署“侨老傅真山”,下钤“傅山之印”,首钤“忠厚传家”印。用墨干渴,飞白之笔居多,字型欹正自然,章法不落俗套,布局平稳,行笔奔放自如。
释文:
娟娟青柳外,春山与争姿。组之以青云,句嫩不胜思。心目亦何极,收视而置之。三韵十二章之一书为惠介文兄粲。侨老傅真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