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2010-07-25 00:59:03)
标签:

智者大師

修禅道场碑铭

碑帖

法帖

墨迹

书法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资料

拓本

分类: 隋、唐、五代书法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隋代《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

    《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此碑疑为唐人为隋代智者大师所立之碑。

 

    《智者大師修禅道场碑铭》又名《修禅道场碑铭》,现存天台山智者塔院,是佛教天台宗著名石碑。碑文24行。行书径寸。记智者大师事迹及传授世次极详。碑额题字:“修禅道场碑铭”。篆书,径3寸4分。碑文前题字:“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撰,朝散大夫台州刺史上柱国高平徐放书。”

 

    智顗(读音,yi,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
    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师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这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请益。慧思为他演说四安乐行,他日夜勤习,造诣甚深。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陈光大元年(567)慧思临去南岳时,嘱他往金陵(今南京)弘传禅法,他就和法喜等二十七人一同东下,到达陈都讲禅。过了两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讲《法华经》,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一宗教观的基础。  
    智顗住瓦官寺前后八年,除讲《法华经》而外,还讲《大智度论》和《次第禅门》(即《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写出《六妙法门》等。陈太建七年(575)离开金陵,初入天台山,于北面山峰,创立伽蓝,栽植松栗,引入流泉。又往寺北的华顶峰,行头陀行,昼夜禅观。  
    陈至德三年(585)三月,智顗再到金陵,住灵曜寺。陈少主请于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又讲《仁王般若经》,慧暅、慧旷、慧辩等名僧都奉命参加讨论。后移居光宅寺,讲《法华经》。弟子灌顶随听随记,录成《法华文句》。此后智顗所讲经义,多由灌顶笔录成书。陈亡,智顗上庐山隐修。      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遣使到庐山坚请智顗往扬州传戒,他即前去为杨广授菩萨戒,受到“智者”的称号。次年(592)他回到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此后两年(593—594)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  
    开皇十五年(595)春,智顗又从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以后两年(597),会稽嘉祥寺沙门吉藏,曾奉书天台邀请他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他因病未能前往。过了些时,他在病中对弟子们口授《观心论》。十月,杨广遣使入山迎请,他仍勉强出山,走到石城,疾亟不能前进,不久入寂,世寿六十岁,僧腊四十。智顗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灭后,晋王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后于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寺。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他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法华宗。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因隋炀帝授予他智者之号,故世称『智者大师』。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著作,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  
    智顗弘法三十余年,其著作小部分是亲自撰写的,大部分由弟子灌顶随听随录整理成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