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2010-05-18 19:31:37)
标签: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

历史

墨迹

碑帖

书法

中国书法

资料

书法作品

文化

分类: 宋、元、金、书法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


    元代鲜于枢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擅长诗词,通晓音律,精于书法,还是一位古董、字画鉴藏家,著有《困学斋诗集》、《困学斋杂录》。其书法与赵孟頫齐名,他们共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在书法上,鲜于枢功力扎实,兼擅楷、行、草书。他喜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笔力遒健,笔墨淋漓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鲜于枢在世时,他的书法就被推崇。其时名家赵孟頫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尔。”鲜于枢书法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
     鲜于枢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中锋回腕,悬腕作字。关于悬腕回锋之法,他自己做过这样的说明:“把笔离纸三寸,取其指实掌平虚腕法圆转,写出的字则飘逸飞纵,体态自能绝出。”观其草书,确有悬腕回锋之妙,从中可以观见他不为法囿、勇于独创的一面。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图为作品局部),为纸本,楷书,作品通幅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卷节录老子《道德经》,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德经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所以未见署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印。此卷有吴荣光题名,卷后有翁方纲跋一段和颜世清跋五段,又有“松下清斋”题签。此卷曾经翁方纲、陆恭、叶恭绰等人鉴藏,有数方印记。
    鲜于枢这件存世楷书长篇,当是他中年时期的佳作,书风成熟劲健,是其小楷书中的精品。此卷字体结构严谨,体态修长,字形按字之笔画多少与固有形态略有变化,但总体上大小均匀,笔画粗细变化不大。鲜于枢此作笔画端丽遒劲,笔法精美,清爽劲利,风格娴雅,深得虞世南、褚遂良精髓。古人创作是与今人有区别的,他们讲究“默坐静思,气不盈息”,没有今人那份匆忙,故而其作品与今人仓皇下笔所作有天壤之别。面对鲜于枢这件文雅润泽的小楷,我们似乎能体会到古人心灵深处空明、澄澈的一面。因鲜于枢功力深厚,故书写起来轻松自在,运笔自如,不激不厉,俨然成竹在胸。细观其行笔,从容娴雅,在作品气格上,确有“微云在霄,秋山自远”之美。
    他似乎不经意于每一笔画的精美,而着力于每个字的整体气势与形象的创造。苏轼曾说过:“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此幅称得上“宽绰有余”,而且越往后写得越好,运笔着墨均达到了无不如意的程度。总体看,此幅体势规整,气势恢弘,体现了鲜于枢楷书的典型风格。
唐代书法,名家众多。楷书在唐代,法度也臻于完备,后世不少书家学习书法都从唐人入手。鲜于枢的楷书就取法唐代虞世南、褚遂良,得唐人遗风笔意,并由此上溯钟繇、王羲之。他大力提倡师法晋唐诸名家,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的倡导者。鲜于枢能在书法上取得如此成就,是与他善于吸取前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鲜于枢先后寓居扬州、杭州,曾任浙东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簿。中年以后,他于西湖虎林筑一室,取名“困学斋”,闭门谢客,不问世间俗事,调琴作书,鉴赏古玩,以研读终生。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先茔帖》(《致白珽札》),手札,纸本。

释文:

    先茔围墙急用四兽像,欲求寺院砌地厚大方縥五枚。宗师或有之,不知湛渊子可以下一转语否?檀波罗蜜亦当行所当为事,必不吝也。呵呵。枢顿首。湛渊路教翰学先生。八月廿六日。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杜甫魏将军歌》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纸本,行书,纵32cm,横34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韩愈进学解卷》(局部),藏北京首都博物馆。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韩愈进学解卷》(局部),藏北京首都博物馆。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论草书帖》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诗赞卷》,纸本,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纸本,纵48.6厘米,横533.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张彦享行状稿卷》,纸本,行书。

 

    鲜于枢(1254-132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曾任浙东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早岁学书,未能如古人,偶于野中见二人輓车淖泥中,顿有所悟。他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其书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
    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鲜于枢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枢的高祖曾经做过官,祖父“读书通大义,不为科举业”。蒙古军队攻下德兴府后,携家南逃,走到居庸关被“盗”所杀,祖母带全家到处奔波,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州)。鲜于枢的父亲从事办理运粮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扬州、杭州之间。鲜于枢少年时不断随父迁居。  鲜于枢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气,身材魁梧,胡须浓重,朋友们称其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自负随意的性格,一开始就导致他与周围环境及上层当权者的种种冲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后,鲜于枢先后辗转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任一些中下级官职,很不顺利。常与上司争是非于公庭之间,一语不合,则拂袖而去,为百姓爱戴,称“我鲜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贬。37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年仅57岁。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  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他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书法家陈绎也曾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二杰”。赵孟頫对鲜于枢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虽为谦辞,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鲜于枢的书法成就。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元代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等
   

    鲜于枢《晚秋杂兴诗帖》,纸本,行书,纵33.6cm,横40.6cm,41.8cm。

释文:

   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薄宦常爲客,虛名不救貧。又看新過雁,仍是未歸人。茅屋空誰補?柴車晚自巾。青雲有知己,潦倒若爲親。沈靜莓苔合,門閑落葉深。炎方秋尚暑,水國盡多陰。寓意時觀畫,怡情偶聽琴。起予賴詩友,爲爾動微吟。身共賓鴻遠,心同野鶴孤。謀生知我拙,學稼任兄愚。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年須問藜藿,興不在蒪鱸。

    本幅首署:“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枢拜呈。”藏印有“長垣王氏珍玩”、“宋犖審定”。《石渠宝笈初编》卷一О著录。这是鲜于枢为和仇远诗而作并书的三首五言律诗,17行,诗中充满浓郁的思乡之情。从“北望空思汴,南游未厌吴”一句可知作者此时正身处江浙一带。此帖书法俊爽劲健,略显苍疏,是鲜氏中晚年众多作品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