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书法张铁民
中国书法张铁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948
  • 关注人气:74,8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2010-04-13 22:02:56)
标签:

王穉登

《义兴杂诗册》

历史

墨迹

书法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书论

书作

文化

分类: 有明一代书法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明代王穉登《义兴杂诗册》
    穉登《义兴杂诗册》

 

    王穉登(1535-1612),字伯榖、百谷,别号有半偈长者、半偈主人、青羊君、长生馆主、玉遮山人等。江苏江阴人,移居苏州,据说他“四岁能属对,六岁便能写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才气骏发”,曾入衡山门,受其熏陶,诗文书法有一定影响,博学多艺,名满吴会。尤其在诗文方面,颇为当世推重。他的诗歌颇有才情,七律、五律、歌赋都很在行,诗风近“公安派”。《万历野获编》云:“近年词客寥落,惟百巍然鲁灵光,其诗纤秀,为人所爱。”他以个人风貌点缀于明代诗歌史上,“主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连睥睨不可一世的王世贞在《州山人稿》中亦说“百诗取独诣,婉尽人巧俏绝”。嘉靖末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未赴,以布衣终生。他一生著述颇丰,仅《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其个人集子就有二十种之多,其中以《吴郡丹青志》最为有名,其主要作品大多收在《王百谷全集》中。
    明代中期,活跃于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州地区的吴门派,在书法上也盛极一时,当时便有“天下书法归吾吴”(王世贞《艺苑卮言》)之说。在文徵明门生中,王宠、陈淳、彭年、朱朗、陆师道、钱、周天球、陆治、居节、王登等最著名。殆至嘉靖晚期及万历以后,文徵明等书坛巨擘相继离世,吴门派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在此情况下,王穉登及其余绪,“振华启秀,嘘枯吹生”。他处在两代青黄不接之时,顺理成章地遥接了文徵明的衣钵,周天球继领吴中书画,王穉登主词翰之席三十年之久。
    世传王穉登以隶书闻名于世,但流传于世的书迹多为行书、行楷书、行草书等,篆隶极为罕见。他的书法由宋元上追晋唐,在“二王”范围内活动,他在继承传统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的基础上,临写各家,融会己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兼工各体,造诣深厚。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明代像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
  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代表书家有: 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