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献之《不谓帖》拓本及翻墨本

(2010-04-10 13:01:05)
标签:

王献之

《不谓帖》

拓本

翻墨本

碑帖

法帖

历史

墨迹

书法

书法艺术

书法精

分类: 魏晋、南北朝书法

王献之《不谓帖》拓本及翻墨本

王献之《不谓帖》拓本及翻墨本

王献之《不谓帖》拓本及翻墨本

    王献之《不谓帖》


    《不谓帖》又称《鄱阳帖》,6行,47字,行草书。收刻于《淳化》卷九、《绛帖》卷八、《大观帖》卷九、《宝贤堂》。此帖首行有“不谓”一词,故名。不谓,犹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

    帖文大意为:想不到我家在鄱阳的一支竞困顿到如此境地,追想起来,悲哀得使我无法承受。我是坐视其灭尽,这使我悲伤到了极点。赖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话,此函难成。这通尺牍是向对方诉说因其家门不幸所带来的巨大悲伤。并非哀悼他人之丧亡。故用词遣句极为悲戚,而且是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的哀恸,这样的行文方式颇类王羲之悼痛孙女夭殇的尺牍:“羲之顿首。二孙女夭殇,悼痛切心。岂意一旬之中,二孙至此,伤惋之甚,不能已己,可复如何,羲之顿首。”(《右军书记》) “鄱阳一门”,当指王献之兄王操之一门。王操之字子重,历仕晋秘书监、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王羲之七子中,长子玄之早卒,涣之不知名,《王羲之传》称七子中知名者五人,乃二子凝之(长平)、四子肃之(幼恭)、五子徽之(子猷)、六子操之(子重)、七子献之(子敬)。五人中或任职京师,或任职东土,唯操之後外放西至豫章郡任太守。此帖称“鄱阳”非指当时之鄱阳郡,乃因东晋时鄱阳湖亦在豫章郡境内,故如此俗称。帖中有“赖子高在此”一语,子高当是献之三兄涣之的字号,文献均阙记,因其名不显的缘故。在中国古代,“子”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孔子”、“孟子”皆是。古代男子取字亦常常用“子”,王羲之为诸子取字多用“子”字。所以王涣之字“子高”的可能性极大。
释文:
    獻之白:不謂鄱陽一門,艱故至此。追尋悲惋,益不自勝,奈何奈何! 政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賴子高在此,不爾,無可成。獻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