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未编入《淳化秘阁法帖》成书法史的千古疑案?

标签:
阁帖颜真卿书法二王历史墨迹轶闻书法争鸣中国书法书法艺术传统书 |
分类: 隋、唐、五代书法 |
根据收藏宋拓《淳化阁帖》残卷中,《历代名臣法帖》(卷四)和《诸家古法帖》(卷五)考证,唐代书家编入《阁帖》,有诸遂良、虞世南、欧阳询、柳公权、李邑、陆柬之、薄绍之、张旭、怀素等名家,唯独颜真卿未编入《阁帖》。再考查肃府王本《淳化阁帖》,此帖为明朝肃庄王朱?受封兰州时,太祖朱元璋所赐宋拓本翻刻。此明朝翻刻缩印本(1990年上海书店出版《淳化阁帖》)。1991年北京古籍出版《淳化阁帖》影印本,此本直取清乾隆善拓为底本。1988年中国书店影印出版《宋拓淳化阁帖》,以上三本《阁帖》均无颜真卿书法墨迹入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淳化阁帖释文》(二册),也无颜真卿作品释文。由此证实,《阁帖》排斥颜真卿确信无疑。
众所周知,颜真卿是中国书史,继二王之后划时代书法创新风格里程碑,作品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高,誉为历代书家之冠。自唐宋元明清至今,凡书成为大家者,几乎都以“颜体”为基。《阁帖》排颜,无疑是中国书法史千古疑案,也是古代政治文化一大事件。这一事件,决不是《阁帖》编者翰林学士王著的失误,而是宋太宗亲手策划。在宋太宗时期,编撰史书是史官最为头痛的事,如编写官王禹?,由于据实直书被罢官,为此他写了一篇《三都赋》,赋的最后写道:“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表示他坚强不屈的精神。又如曾校订《说文解字》的编纂官徐铉,跟随南唐君主李煜归宋,他曾受宋太宗赵光义之命,编《江南录》,在末尾写道:“历数有尽,天命有归。”宋太宗发现他怀念南唐,颇为不满,致使其主李煜遭暗害。由此说明宋太宗编纂大规模书籍和法帖,不仅是钟爱文化艺术事业,而且主要是具有重大的政治背景。正如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云:“太平兴国中,诸降王死,其旧臣或宣怨言,太宗尽收用之,置之馆阁,使修群书……广其卷帙,厚其廪禄赡给,以役其心,多卒老于文字之间云”,其意图是转移被征服南方各王朝文人学士对宋朝的不满,命以埋头编纂,去掉那种失意愤恨的情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全文引用了王明清的说法。《淳化阁帖》正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宋太宗赵光义排斥颜真卿编入《阁帖》原因有三:
一、赵颜家仇根深
《宋史》载,赵匡胤的高祖赵眺,早在唐朝天宝年时,曾任永清、文安、幽州三县令(邻近涿州)。赵匡胤的曾祖赵?是河北三镇中最强大的幽州(范阳)军阀,其实赵匡胤唐时祖先,是安禄山史思明手下大将。赵匡胤的祖父赵敬,历任幽州军阀管辖的营州、蓟州、涿州等州刺史,这些史实,充分证实宋太宗祖先,世代是范阳(幽州)的军阀家族名望赫赫,一直反抗唐王朝。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武艺高强,在王?手下任职。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安禄山范阳起兵。颜真卿镇守太原,首举义旗,统率诸郡二十余万义军平叛,大败叛军,斩首万余级,捕虏千余人,河北平叛大捷。赵眺家族是安禄山手下将领,无疑伤亡惨重。而安禄山闻其颜氏威名,杀害颜氏族一门三十余口,其中颜果卿(颜真卿从兄)处以割肉节解酷刑,推测涿州赵氏也是杀颜氏凶手。天宝十五载六月郭子仪大败叛军,攻克赵郡。安史叛乱虽被平定,但河北范阳仍留下安史残余势力屡反唐王朝,河北一直尊崇安史为圣人,赵氏宗族世代效忠安史,反抗唐王朝。据《颜鲁公集》(册六)载:“颜真卿撰并正书李阳冰篆建中七月(公元780年)”,“此颜氏家庙碑……遭兵乱毁于野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3年)都院孔目李延袭始移置府城孔庙中”。此段史记,清楚表明,颜真卿在七十二岁时,亲手书《颜氏家庙碑》,此庙碑其中就有死于安史之乱、被杀害的颜氏家族人员。颜氏家庙和祖茔毁于宋初赵氏兵乱,后有李氏将颜氏庙碑和墓碑移置城外孔庙。古时挖祖坟是报血海深仇的解恨的举动。为了考证赵氏毁颜氏祖茔和家庙,笔者在1997年专程到江苏句容博物馆。有幸得到句容博物馆长王菊香和吴铁民先生的帮助,查清了颜真卿墓碑和颜鲁公祠(家庙)位于句容县龙山。根据宋代王遂《唐颜鲁公祠记》载:“李希烈败丧斩首献于朝,有诏子?、硕(颜真卿二子)护丧归葬后颜,即虎耳山句容为邑”,“淳?二年(公元1242年)……知句容县张君榘以县图经见寄载,县东来苏乡颜村,有颜尚书豕、石龟俱在”,“遂(王遂)守宛陵爱鲁公之为人,而无能得其像者,朋友刘汝进过虎耳山谒其墓而得之”,“岁代流易,昭穆杂处,惟谒有石人、石柱、石版,墓地虽存,而墓志无在”(见宋《景定建康志》)。证实颜真卿死后归葬句容县虎耳山境地。在南宋时,墓前就有颜鲁公祠,尚存颜鲁公石刻像、石龟、石翁仲、神道石柱等。又据明代《弘治句容县志》(卷四、卷五)载:“尤山,虎耳山并在县东三十里来苏乡,有尚书颜鲁公墓。”笔者有幸目睹《颜真卿墓碑》,此碑系青石质,高1.33米,宽0.62米,厚0.65米,风化剥蚀严重,此碑留存至今,免遭宋赵毁迹,已成为赵氏与颜真卿家仇的物证。北宋初南汉被平定以后,留下来的最大建立宋朝阻碍,就是位于建康(今南宋)的南唐。南唐以大唐继承者自居。宋赵军以江陵为中心,围攻金陵(南京,南唐国都)。宋赵军在句容毁颜氏祖茔和家庙。可见赵颜家仇极深。宋太祖反复告诫:“城陷之,慎无杀戳。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长编》卷16)。然颜真卿祖坟墓碑和颜氏家庙,却遭毁灭迹。可见宋赵对颜真卿家仇,恨之入骨。
二、政治隐患
三、创新与复古之争
《阁帖》排斥颜真卿,不仅仅是书法历史上政治疑案,而且是书法艺术创新与复古之争,这对当今书法艺术的走向颇具有现实意义。如何正确理解创新与继承(传统),是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