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2010-02-12 14:47:08)
标签:

陈鸿寿

墨迹

书法

书法家

书法学习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手迹

手札

曼生壶

分类: 有清一代书法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陈鸿寿《行书致南芗书札》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陈鸿寿《隶书四言联》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陈鸿寿《隶书五言联》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陈鸿寿《隶书六言联》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南宫第一”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我书意造本无法”

 

    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拔贡。工书画、篆刻,为清代艺坛一代大师。

  陈鸿寿于艺术涉猎广泛,而且造诣极高,为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出入秦汉,绘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他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成了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瓷肆,奇崛老辣。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但在结字和章法上,用笔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

   清嘉庆时制壶名家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与陈鸿寿合作,壶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坯,再由陈鸿寿题铭,创制了紫砂壶与诗书画篆刻为一体的“曼生壶”。“曼生壶”是文人雅士与紫砂壶艺家之间成功协调的典范,“曼生壶”的产生使这时期的紫砂壶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


延伸阅读
曼生壶合欢壶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高84mm 口径70mm
    壶底印:阿曼陀室。把梢印:彭年。
  壶肩铭: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清代艺坛大师陈鸿寿书法、篆刻作品

    箸笠壶

  铭曰:“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
  此壶字迹爽健,刀法精熟,不仅富有文气,还另增加了几分神趣。

  紫砂器上写诗作画,在清嘉庆、道光非常盛行,其中陈鸿寿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曼生铭“合欢壶”是曼生与杨彭年结合的佳作,其印章、书法、词藻、款式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有浓郁的书卷气。
    陈鸿寿曾任宜兴县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但鼓励当地陶工生产,而且还协助陶工设计壶的式样有十八种以上之多。其中以四方、六方、井栏、瓦当、石瓢、葫芦、直筒、圆珠等壶最为常见。传有“曼生十八式”流传至今。其实何止十八式,我们能见到有曼生铭款一百以上。一位县令能体恤陶工,亲自设计制壶,这不能不说对宜兴紫砂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最大的大贡献,就是兴起了在紫砂上写诗作画。陈鸿寿是最早开创在壶上刻字作画的艺术家之一,以诗词来抒发思想感情并展示才华。

  陈鸿寿并不会制壶,清嘉庆时制壶名家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与陈鸿寿合作,壶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坯,再由陈鸿寿题铭,陈鸿寿还给杨彭年篆刻了用于壶款的印章“阿曼陀室”。当时除杨彭年外,还有他的兄妹杨葆年、杨风年,以及吴月亭、邵二泉、万泉、壶痴等人。当时一批文友名士都争相仿效,愿意在紫砂上舞文弄墨,成为时尚,但大多署刻款:“曼生”,故而都统称“曼生壶”。

  曼生壶必具两个条件:一是制壶者必须是名家;二是诗词必须有文采。曼生壶的特点是,壶身留有平坦的题铭刻款处,必须在上面题镌诗文与绘画,使诗书画印在壶体上得到合理的发挥,得到相互铺盖,相互包容的统一效果。因而,曼生壶具有浓厚的书卷气,透发着文质形的艺术气质,加上紫砂特有“金色晶光,气韵温雅的素质,更使文人学士们一见倾心,格外赏识了自此紫砂壶艺开始向诗、书、画、篆刻等艺术靠拢,形成了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壶艺新潮,紫砂壶的艺术境界得到极大的提高,气质得到了充实与完善,使紫砂壶艺的文质得到突飞猛进。

  “曼生壶”是文人雅士与紫砂壶艺家之间成功协调的典范,“曼生壶”的产生使这时期的紫砂壶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自此高品位的紫砂壶一经面世,如同当时字画一样就身价不菲,除了紫砂爱好者争相收藏,一些达官贵人、富豪巨商,为了附庸风雅也不惜重金争购。一时间成了壶以文贵,文随壶传。                                                             (佚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