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书法张铁民
中国书法张铁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948
  • 关注人气:74,8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2010-02-11 21:06:43)
标签:

赵秉文

赤壁图卷题诗

墨迹

历史轶闻

书法

分类: 宋、元、金、书法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金 <wbr>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纸本,原图纵高51.9厘米,横长3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追和坡仙赤壁词韵。清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倾,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姮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淡淡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乘云,从公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正大五年重九前一日,书于玉堂之署。秉文。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墨迹,纸本,原图纵高51.9厘米,横长697.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书法笔力遒劲,大气磅礴,自然生动,功力非凡,是金代书法的佳构。    
    赵秉文存世墨迹《追和坡仙赤壁词韵》,是题在朱锐《赤壁图卷》之后的,书风雄强,笔法犀利,很有米芾行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的韵致。在用笔上,中锋为主,不避侧锋,下笔注重逆藏,且自然得体,不露痕迹,时用隶书的逆顿起笔,使笔画显得厚重沉稳。如作品中“乘”字的长横,“箫”字的长横等。但顺锋下笔以至两端出锋的笔画也不少,说明作者用笔多变、不囿成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于笔画转折处多用提笔,甚而笔锋提高纸面,形成笔断意连之势,如作品中的“鸿”、“从”、“归”、“此”、“安”“明”、“重”、“书”等字。这使得赵秉文的行书用笔有很强的节奏感。以”此”字为例,该字从左边短竖下笔,转折处提笔欲断,再接写横画,然后以牵丝与两短竖相连。而两短竖又有区别,第一笔顺锋下笔,两端出锋,第二笔顿笔落锋,以牵丝挑出,这样两短竖;分别与前后的笔意相连,而它们之间反而是分开的。然后末笔承前笔意,以舒放而又谨慎的笔法收束,整个字显得一波三折,节奏明快,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再如“山”字,这个草体字在别人的笔下,大多是首笔一气呵成,然而赵秉文在这一笔中却安排了两个小的停顿,使两处转折节奏鲜明,笔锋犀利。这些地方充分表现了赵氏用笔的特色。至于“明”、“月”等字的竖钩,“云”、“壶”等宇的横钩,都有略带夸张的停顿转换,这些笔法,显然来自米芾和王庭筠。
    在结体上,这幅作品天骨开张,大气磅礴,明显受黄庭坚的影响,尤其像“乘”、“安”、“重”、“书”等字的长横,是黄书中常见的笔画。而像“散”、“发”、“断”等字,酣畅舒展、淋漓尽致,更是有着黄庭坚草书信手挥洒,纵横捭阉的神韵。 
    书至宋朝,专尚意态,书家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尤其行书,成就更为突出。苏轼的清俊姿媚,黄庭坚的郁拔遒健,米芾的沉着飞扬,无不表现了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王庭筠继承米芾,用笔锋出八面,变化无方,书风沉雄顿快,流畅华滋,赵秉文在王庭筠的基础上,又吸取了苏东坡的飘逸奔放,黄庭坚的浑厚洒脱,取诸家之长,陶铸镕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此作品的创作年代为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赵秉文时年已69岁,已书风成熟,进入“人书俱老”的境界,然而这幅作品却不是纯技巧的堆砌和卖弄,而是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澎湃的激情,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能以其纯朴的真诚和鲜活的生命脉冲拨动读者的心弦。只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作者高屋建瓴的气魄和驾轻就熟的智慧,充分展示了作者的非凡功力。故而元好问评价赵秉文书“如本色头陀,学至无学,横说竖说,无非般若”。 
    赵秉文这种激情奔放的个性化书法,可以说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尾声,到了元明,这一路书风渐渐衰微,由(*)洞的江河变成了涓涓细流,而圆熟姿媚的程式化书风逐渐占据了书坛的主流地位。                                                                      (西门子)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居士,金磁州滏阳(今河北省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登进士第,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赵秉文生性好学,诗文书画皆工,在当时颇有文名。元·刘祈《归潜志》云:“赵秉文幼年诗与书皆法子端(王庭筠),后更学太白、东坡,字兼古今诸家学,及晚年书大进。诗专法唐人,魁然一时文士领袖,自号闲闲居士云。” 金代著名书法家王庭筠,长赵秉文8岁,对赵的诗、书都有很大影响。王庭筠,字子端,号黄华,1151年生于金辽东盖州熊岳(今辽宁省盖县),是著名书家米芾的外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