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2010-02-08 10:03:57)
标签:

书法

恽建新

草书秋兴八首

墨迹

书法家

书法评论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草书

分类: 近代现代当代书法

    恽建新,别署鼎庐,1945年生,常州武进人,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南京博物馆、南京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沧浪书社社员。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恽建新 行书《白蕉兰题杂存卷》

 

延伸阅读
此中有真意
——读恽建新《草书秋兴八首》

  在两千多年的书法演变过程中,与篆、隶、楷三种书体各有兴衰起落不同,行书和草书则一直处在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中历久不衰,并始终在书法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果说行书的普及与兴盛主要得益于它与日常书写活动密切相关这一得天独厚的支撑的话,那么草书的持续繁荣,便不能不归结为它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以及与书法本质乃至中国古典艺术精神的神契妙合了。尽管宋代以后草书的发展更多的表现为“草意”的泛化:即草书的笔法意韻已溢出草体而融入行书及篆、隶诸体并形成跨书体的普遍追求取向,然而对草书本体专能精擅的书家仍代不乏人。
   今年春天,恽建新兄寄示近作《草书秋兴八首》一册,甫一开卷,便觉淋漓满纸,风雨扑面,展读之余,更感其技巧的丰富多变与气势的沛然贯通浑然一体,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效果。与他相识多年,对其这件纯作草体长篇巨作,仍令我顿生刮目相看的惊奇与钦佩。
  有书法实践经验的人大都承认,与其他书体相比,草书创作的难度更大。这种难度主要来自于草书创作在点画字形上所具有的多变性和随意性,与品评标准中对线条质量及整体气韻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有人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格律诗词,如果将这话移来评价书法,则草书无疑是最为贴切的。《草书秋兴八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作者对线条的驾驭能力十分娴熟。娴熟固然需要长期的练习积累,不过当作者运用这种能力将单纯的线条塑造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文字形象时,读者所感受的,更多的则是作者对传统技巧规律的选择把握乃至随机应变的即兴发挥。只有在这个层面上达到相当水平,才是一个草书家真正成熟的标志。
  恽建新潜心草书已有三十多年,这期间对“二王”以来的草书名家皆有涉猎。通过这件《草书秋兴八首》我觉得他在用笔习惯以及由此造成的线条形成方面,得力于董其昌和怀素较多,有时还透露出些许祝允明、王宠的影响,总的来看偏重于流畅圆转和轻松细腻一路。应当说,这种选择在江浙一带的书家中并不少见。在字形体势方面他则近于明人,似乎对王铎、傅山等人的作品留意甚深,所以笔势结构连贯紧密的特征颇为明显。而追仿晚明书家也是当今书坛的一个热点。尽管如此,他却能在流美与纵肆之间找到立脚点,其结果是,他的作品既没有一般学董其昌、怀素草书者容易出现的点画扁薄散漫和字形敧斜单调的毛病,同时也不像许多学王铎、傅山者那样过分沉溺于粗率浮躁的纠缠盘绕与跳宕奔突。这种成功正反映出他的聪明和善学。当然,探究作者具体技巧的取法来历,只是认识作品的入手途径,而挖掘作品中体现个性的表达发挥,才是评论鉴赏的最终目的。
  本文开头曾经提到宋代以后“草意”泛化的趋势,事实上这种泛化的表现是双向的:即“草意”不仅被引入其他书体,同时草书的风格面目也在其他书体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变化着。比如相对于晋唐草书极其简约概括的字形结构,明清草书便因吸收了楷、行书的字法而显得更加准确和周全。在《草书秋兴八首》中也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其字形结构的相对繁复茂密,一方面反映出作者在草书风格样式上的追求取向,另一方面也应看作是创作长篇巨制避免单调重复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这里,作者控制毛笔的娴熟技巧和塑造字形的敏感直觉已经融合在一起,而经过长期锤炼的用笔结字习惯在快速书写中所形成的效果,更具有一种水到渠成般的自然顺畅与理直气壮式的果断洒脱,丝毫不见摆布和犹豫的痕迹。
  作为书法家族中最富于抒情作用和浪漫色彩的品种,草书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依赖于丰富的变化处理以及完整的气韻意象,其实草书创作看似玄妙,说来原则很简单: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前提下,关键看在用笔、结字、布局及墨色各方面对一系列对立统一效果的运用处理是否得当合谐。恽建新对此有着冷静独立的理解与细致精微的把握。在《草书秋兴八首》中,他保持着同以往一样的习惯,注重点画及字形的连贯呼应,行笔虽然迅疾,但笔锋始终在控制之中,墨足时不觉浮滑虚涨;墨枯时仍能聚拢不散,其中的提按、疾徐、轻重等动作灵活而微妙。其结字虽以端正为主,但每每利用重心的摆动来破除平板,再以正敧、聚散、大小、长扁等字形姿态的差别穿插其间,从而造成取势的变化。章法气韻是草书创作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草书秋兴八首》除了整体效果的统一外,在每一页的安排上也颇具匠心:或字密行紧,从容不迫;或错落参差,虚实相映;更有三四字即占一纸,纵横开合,顾盼生情,遂使每一单元皆能自成一局,曲尽其妙,而当这一切都是在一气呵成的挥洒中瞬间完成时,便更显作者的功力与激情。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各种处理办法,在作品中都运用得适度和有节制,秀逸而无媚态,疏放而不张狂。这种风格的形成,正真切地展示出作者含蓄冷静的性格修养。
  恽建新是江苏武进人。据史籍所载,汉代司马迁的外甥杨恽因事获罪后,其子孙避居兰陵(即今武进),遂以名为姓。恽氏向为江南望族,才俊辈出,清代著名画家恽南田、阳湖文派创始人恽敬近代名人恽铁樵、恽代英等皆出此一族。生长在书香世家的恽建新,不仅承袭了儒雅好学的家风,而且养成了朴实谦逊的性格。他读书很多,勤奋于文学创作,与人交往通常诚恳随和,对朋友更是热情。不过在原则问题上则往往直言不讳,有时让人感到内向中包含着倔强。他曾经做过多年中学教师,后来尽管当了溧水文联主席,但一身上下仍脱不去教师的气息。平时读书写字之余,又喜欢到从前呆过的溧水乡下走走看看,有外地朋友来玩,也都引到山野乡间去喝茶聊天,使人觉得他有浓厚的悠闲怀旧情结。再有,他的老家在武进韩村,于是便取谐音“寒邨”作为笔名,大约既寓怀旧之心,又不失清寒本色,真是妙绝。恽建新虽然习书多年,作品也不止一次入选大型展览,却似乎不怎么在意虚名,更不趋附时风,而对同道好友的意见倒是格外重视,每次见面都拿出新作来给大家看,所以这些年来,除了沧浪书社中的朋友,外界对其书法知之者甚少。我想这一方面反映出他对书坛纷纷扰扰气氛的超然淡泊态度,另一方面更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真诚实在的喜爱及对自己实力的自信。清人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以为对恽建新的书法,正应当作如是观。                                           (刘恒)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当代恽建新书法作品
    恽建新《草书秋兴八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