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无量的“孩儿体”

(2010-02-04 14:49:40)
标签:

书法

书家

孩儿体

历史

墨迹

书法作品

谢无量

手札

文化

历史墨迹

资料

中国

分类: 近代现代当代书法

谢无量的“孩儿体”
    谢无量《天师洞银杏诗札》

 

谢无量的“孩儿体”
    谢无量《行书横披杜甫寄江外草堂诗一首》,1959年作。

 

    谢无量(1883-1964),原名大沉,字仲清,别号啬庵。四川乐至县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先后担任过《京报》主笔、孙中山先生大本营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习等职。孙中山逝世后,潜心改志,从事教育与学术,以学者身份终其生。
  谢无量著作等身,以其文史及词章方面的辉煌成就,名重今世。他并不以书家自居,初也不以书家名。那种异于常规的“孩儿体”书法,不太受世人青睐。但有真眼力的人知道,谢无量乃藏龙卧虎,本不是一般俗家俗字所可比肩的。于右任先生曾说,谢无量的书法“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我自愧弗如。”沈尹默先生也曾赞曰:“无量书法,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
  谢无量书法,要说来源,他夫人说是“师法二王,游心篆隶和南北朝碑刻”。但我们现在看谢先生的字,是看不出多少前人的影子的。书法到他那个境界,已不再是技巧问题,他已完完全全在写他自己。谢无量的字,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已经由绚烂归于平淡;它看上去稚拙,实则博大精深,背后有一般人不易企及的学养支撑着,故与俗书无缘。当然,这种“孩儿体”是学不得的。不下字外工夫,却唯稚拙是求,结果必然堕入魔道。

 

谢无量的“孩儿体”

    谢无量《行草诗札》

谢无量的“孩儿体”
     谢无量《行书对联》

 

谢无量的“孩儿体”

谢无量的“孩儿体”

谢无量的“孩儿体”

    谢无量题刘申叔遗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