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钱名世《致圣跂诗函》

标签:
钱名世历史墨迹清代书坛书法 |
分类: 有清一代书法 |
释文:
共船惟有鹤琴书,箫管虚无妓屏除。满载九秋风物去,一生人淡颇相如。
蓉槎爱泊芰亭边,桂棹兰(桨)[桡]日溯沿。领取渊明好俦侣,和陶诗了扣船舷。
圣跂年长兄
钱名世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直隶乡试中举,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一甲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因与年羹尧乡试同年,交情颇好。康熙四十三年,与修《佩文韵府》。康熙四十八年,与查慎行等同入武英殿校刊《佩文韵府》。康熙四十九年,与赵熊诏、杨大鹤等先后编纂《渊鉴类函》。康熙五十八年,与方苞等参与《骈字类编》修纂工作。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名世赋诗八首赠之,有“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钱在第二句诗后特意加注解说:“公(年羹尧)调兵取藏,宜勒一碑,附于先帝‘平藏碑’之后”。雍正四年,因赠诗而受年羹尧案株连,以“谄媚奸恶”罪当死,雍正虽只叫革职逐返,却亲书“名教罪人”匾额,悬其大门口,又命诸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
著有《崇雅堂集》、《古香亭诗集》,其诗悠然自得,颇得大诗人王士祯赞赏。
雍正四年(1726年),年羹尧失宠被赐死,年党官员俱被革职,钱名世以“曲尽谄媚、颂扬奸恶”获罪,被革去职衔,发回原籍。雍正亲自写下“名教罪人”悬其门。日后每月初一十五,常州知府、武进知县会到他家常州故居门前检查该牌匾是否悬挂,又命三百八十五位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正詹事陈万策诗中有句:“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奸”,查嗣庭批判钱名世“百年遗臭辱簪缨”,其中有余甸、徐学柄、吴廷熙、庄松承、孙兆奎、王时济等六人作诗“浮泛不切”,原作发还重做;还有被称为谬妄而革职流放,如翰林院侍读吴孝登“作诗谬妄”,被发配宁古塔为军奴。还有侍读学士陈邦彦、陈邦直“谬误舛错”,翰林项维聪“文理不通”,被革职回乡。文章全由雍正帝审核通过后,交付钱名世辑成专集,题为《名教罪人诗》(《御制钱名世》),用上好的宣纸刻印,刊行全国,史称“钱名世名教罪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