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书法张铁民
中国书法张铁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948
  • 关注人气:74,8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2010-01-20 09:42:58)
标签:

书法

多宝塔碑

颜真卿

碑帖

法帖

墨迹

书法理论

书法学习

书法艺术

文化

分类: 书论文献舘藏展览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初学者首选临摹范本《多宝塔碑》的风格
《多宝塔碑》(局部)


    有文评说颜真卿《多宝塔碑》的风格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怒目、力士挥拳”。这十六字用来评骘颜真卿书法总体风格,或也无可厚非,但具体到《多宝塔碑》就另当别论了。此碑是颜鲁公存世最早的作品之一,其风格尚未完全摆脱褚遂良等书家的影响,端正之余不乏妍妙,明人孙鑛更说它“秀媚多姿,第微带俗”(《<书画跋>跋》)。而且,米芾《书史》中说:“颜真卿书如项羽按剑,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此文以荆卿(即荆轲)代项羽,也不甚妥。而我认为,包括米芾《书史》的那段评价,对颜书而言仍不过是皮相之论,似乎颜书一味粗莽、霸悍。后世某些学颜不得法的人更有把颜字写成莽夫、夯汉模样的。事实上,颜书之所以与杜诗、韩文并称为盛唐之音的代表,自有其丰富内涵。我们今天欣赏颜书,当然不必拘泥前人之说,把颜书当作什么儒家思想的化身、忠孝仁义的符号。单纯从审美角度来说,诗评家严羽的看法比较言简意赅且恰如其分:“……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沧浪诗话》)要紧的就是这“气象浑厚”。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拓本原为李宗瀚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碑中“凿井见泥”之“凿”字笔划完好,宋拓。白纸挖镶剪裱册。这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在现存作品中年代较早。结定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与其后期书法面貌很有不同。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但是,此碑并没有形成颜真卿宽博雄浑的风格特点。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碑文:
  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纲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凡我七僧,聿怀一志,香烟不断,经声递续,昼夜塔下诵持法华,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惠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倬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业。圣主斯崇,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承陛。琅槛,玉居楹,银黄绋户,重檐叠于画,反宇环其璧 ,坤灵以负砌。天俨雅而翊户或复肩驾挚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于法侣。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群峰。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同行禅师,抱玉飞 ,袭衡山之秘躅,传止观之精义。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门人菡、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举事徵理,含毫强名偈曰: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暇。慧通法界,福利恒沙。直至宝所,俱乘大车。其一。于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圆阶已就,层覆初陈。乃昭帝梦,福应天人。其二。轮奂斯崇,为章净域。真僧草创,圣主增饰。中座耽耽,飞檐翼翼。存臻灵感,归我帝力。其三。念彼后学,心滞迷封。昏衢未晓,中道难逢。常惊夜枕,还惧真龙。不有禅伯,谁明大宗。其四。大海吞流,崇山纳壤。教门称顿,慈力能广。功起聚沙,德成合掌。开佛知见,法为无上。其五。情尘虽杂,性海无漏。定养圣胎,染生迷,断常起缚,空色同谬,现前,余香何嗅。其六。彤彤法宇,我四依,事该理畅,玉粹金辉。慧镜无垢,慈灯照微,空王可托,本愿同归。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捡校僧义方。
  河南史华刻。

 

延伸阅读
“临摹”须注意的问题

    学习书法的最基本功是临摹。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这已是被无数前人的经验和体会所证明的。
    临摹大多以古人善本碑贴为范本,通过临摹熟悉汉字的笔法、笔势和笔意,提高书法水平,掌握书法规律。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或称“影书”。小学生习字,用描红本子,也属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临’就是看着写,‘摹’就是照着写。
    《丹铅总录》引岳珂语称:“临摹两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栌欀桷,虽具准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临帖如双鹄并翔,青犬浮云,浩荡万里,各随所至而息。”南宋美夔《续书谱》称:“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又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从古人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易学到用笔精神,而“摹”则易学到点划结构。临摹之外,尚有“钩”法,用油纸蒙碑帖或真迹上,以极细之笔画将油纸下字迹双钩下来,再用墨填满双钩内空处,称“钩填”。要倡导临摹,而不是“钩填”。只有临摹到了一定程度后,书法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融合百家,自成一体。
    临摹的顺序主要是先从“摹”开始,待有了一定基础后,即比较接近范本汉字的形状后,再进入临写阶段。在“摹”的过程中,要求点划到位,字得其位,尽量写得圆满有力,起笔、行笔、收笔合乎书法规则,把笔墨悉数写在空心字(或红字、影字)之内,但千万不能复笔。在不断的“摹”、“描”过程中,既讲究形似,也不断总结笔法、结构规则,体会艺术思想和艺术规律。
    进入临写阶段,则要看着字帖用笔法进行写,“临”又分为“实临”和“意临”两种,“实临”的基本要求是写出的字和字帖一样为佳,侧重点在“形”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似”,这是临摹的初级阶段,而“意临”则要求形神兼备,它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是高层次的“临摹”。不论是“实临”或者是“意临”,都对用笔有严格的要求,这一点是一样的。此外还有“空临”和“背临”,“空临”就是看着字帖用笔或指在空中写;“背临”就是在“临摹”的过程中,用心把字帖记下来,背着字帖进行书写。
    怎样选择临摹的碑帖?应遵循两个原则:
    1、先学楷书,且选择既经典又适合打基础的优秀碑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等。
    2、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碑帖。如喜欢字体方正、劲险有力的,则学欧阳询的九成宫;如果喜欢有肉有筋、端庄正气的,则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字帖一旦选定,就不可任意更改。等到临了数十遍、数百遍,已经学好了该种楷书体后,方可选择学习其他楷书体。楷书是其他各种书体——行书、隶书、篆书的基础,楷书学好了,了解了楷书点划写法、运笔特征、字体结构特征等,再学习行书、草书、隶书等书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后,就容易学好这些书体。
    临贴时,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每笔都要求工整,按图索骥,用腕用笔,用心用力。临写过程中,专心致志,临贴前,先揣摩字帖的神态、运笔、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求执笔正确,而且在行笔过程中注意节奏的快与慢,用笔的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转与折、连与断的变化,不断加深了解字体在形态上大与小、宽与窄、斜与正的变化,逐步提高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当临写进行到一定数量、一段时间后,这时要求不仅追求形似后,还要研究范本的风格、韵律、精神内涵等内存的东西。开始追求神似的境界。大量临摹,遵守规则,逐步掌握书写技巧,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事半功倍,从而达到艺术升华。
    “创造性临摹”是“临摹”的最高阶段,也是自己风格形成的阶段。此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字帖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思想的表达、思维的方法、艺术特点、书写的技巧等,在临写的过程中,或创作过程中,按自己的审美观点、艺术情趣进行“创造性临摹”,它不要求和字帖完全一样,只要把它的精华提取出来进行消化、吸收,在行笔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要达到“创造性临摹”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必须不断的从古人范本中吸取营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