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狂名士谢万:当了官照样天天睡懒觉

(2010-01-12 17:39:45)
标签:

八月五日帖

谢安

谢万

碑帖

书法

书法家

轶闻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文化

分类: 趣闻时政楹联诗词

清狂名士谢万:当了官照样天天睡懒觉
 《谢万帖》,选自《大观帖》

 

博主链接
让人哭笑不得的谢万

   别看谢万的哥哥谢安沉着冷静出了名,谢万却是个风流自赏的清狂名士。谢万竟还作了将军,结果大败而归,损兵15000 人,被废为庶人,导致谢家门弟汲汲可危,谢安才不得已结束东山优游,踏上仕途。不过,谢万的诗写的不错,据说要强过谢安。但如此而外,这老兄就实在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人物了。且瞧瞧他的著名事迹:
    裘皮大衣和绵
    大概是谢万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一天,他打听到有人送给谢安一件华丽的裘皮大衣,就惦记上了(注,那时当然不叫裘皮大衣,就叫“裘”,那年月,“裘”也是贵重得不得了的东西)。但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要来,就撒谎说“我怕怜”,谢安一听就笑了:“你别找借口了。你不过是想穿出去四处炫耀罢了,”估计他也是被这爱弟折腾得快腻了,就说,“你不是怕冷吗?那没有比绵更能保暖的了,给你三十斤绵,拿走吧。”结果谢万怏怏抱着三十斤绵,又不敢不拿走,呵呵,这对兄弟。不过,我还是怀疑谢万最后还是把“裘”弄到了手,因为他出仕时就是穿着鹤氅裘,头戴白纶巾,坐着肩舆,穿着木底鞋,跑去丞相司马昱那儿清谈的。两人清谈了一整天,一句正经国事也没说,司马昱这个喜欢他,立刻任命他当了官。什么叫“白望”啊,可见一斑。
    汝等都是劲卒
    谢万当官,谢安可是没少出力。谢万在吴兴当太守,终日不理政务,天天睡到太阳老高,谢安就只好担当起定时叫他起床的重任。像谢万这样,当个太守,或者在朝廷里当个奏议大臣,也就算了,反正国家大计也用不着他,但万万不能带兵去打仗。不过,谢万偏偏不幸就当了将军,朝廷居然还派他去讨伐前燕。谢安这下儿可坐不住了,他深知这弟弟实在不是那块料,于是就跟着他到了军中。他劝谢万要抚慰将士,谢万倒是听话,立刻召集众将开会,然后挥动着手里的如意,指点着众将官说:“你们都是我的劲卒啊!”把将领们个个气得要死。在寿春,谢万不战即溃,众将早不想再跟着他了,四散奔逃而去。本来还有人想杀了他,但亏得谢安事前一一拜访,人家看在谢安面上,才放了他。哪知谢万这老兄,丝毫不知危险就在眼前,要逃命了,还要先找玉马蹬,没有玉马蹬就不上马。谢安一直没说他什么,这一回实在忍不住了:“到这时候了,你还要那东西吗?”我觉得谢安那处变不惊的气度,说不定跟谢万这么多年对他的精神历练有点儿关系,呵呵。
   
新出门户
    谢万也算个可爱的人,常常满怀热情,异想天开。他还没当官的时候,一回跟谢安一块儿去建康,路过山阴,那是当时第一高族琅琊王氏的聚居地,谢万立刻就想起了王导的儿子王恬,兴致勃勃地拉谢安去拜访人家。当时谢家的势力还远不能跟人家王氏相提并论,谢安想,这哪儿能去,以王恬的为人,去了也见不到什么好脸色。就劝谢万不要去。哪知谢万来了兴致,怎么说也是不听了,最后,谢安只好由他去了,自己却坚持不去。结果谢万到了王恬家,王恬爱搭不理地坐了一会儿,就进屋了。谢万坐在前厅美想,谁说阿螭不欢迎我呢,他一定是回去准备好好地款待我了。哪知过了好久,王恬竟然洗了头,披头散发地出来,在阳光底下一坐,一心一意地晒起头发来,丝毫没有招待他的意思。谢万讨个没趣,怏怏回来,谢安微笑说:“阿螭没搭理你吧。”
    不过,无论谢万如何不成器,谢安对他却十分喜爱。三个弟弟,他最喜欢谢万。谢安出山没两年,谢万就死了。谢安十分伤心,从此家里停止了妓乐,一下子就是十年。这对酷好音律的他来说,真是十分难得。但等他做了宰相,既使国丧期间,也不废妓乐,受到别人非议也毫不在乎。我总觉得,对谢安来说,他给予兄弟们、子侄们的感情,胜过他给予国家和朝廷。大概这是因为当时士族门阀政治发展到极顶所导致的吧。                                      (佚名)


    谢万(321-361),字万石,谢安的弟弟。又称中郎。父谢裒。妻王荃(扬州刺史太原王述之女)。341年,晋咸康七年辟司徒府掾吏、迁右西曹属;345年,兴宁三年为会稽王抚军大将军司马昱府从事中郎、吏部郎;?年,吏部郎;356年,永和十二年出为吴兴太守;358年,升平二年八月西中郎将、持节、督司豫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361年,隆和元年迁散骑常侍。
  子谢韶。女婿王珣(王导孙)。
  谢万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众。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凌辱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博主链接

谢万的哥哥谢安

   1.南朝齐王僧虔《论书》云:“谢安亦人能流,殊亦自重,乃为子敬书嵇中散诗。”
    2.南朝梁庚肩吾《书品》评云:“安石草、正并驱。”
    3.唐孙过庭《书谱》云:“谢安素善尺联,而轻子敬(王献之)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4.唐李嗣真《书后品》赞曰:“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踞之势。”
    5.唐张怀瓘《书断》卷中称谢安“学草、正于右军。右军云:卿是解书者,然知解书者尤难。安石龙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内所瞩。”列其隶、行、草书为妙品。
    6.唐窦臮《述书赋》卷上云:“能事雅量,末归安石。至夫蕴虚静,善草、正,方圆自穷,礼法拘性。“
    7.宋米芾《谢帖赞》称谢安书“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8.南宋姜夔就曾说:“《兰亭集序》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

 

清狂名士谢万:当了官照样天天睡懒觉
    谢安《中朗帖》,此帖曾被刻入《余清斋帖》,由书画家歙人杨明时钩勒上石,摹刻极精,今碑板已失。

 

清狂名士谢万:当了官照样天天睡懒觉

清狂名士谢万:当了官照样天天睡懒觉
《谢安帖》(翻墨本与拓本)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任吴兴太守、吏部尚书。淝水之战时,为征讨大都督,破秦军后,以功拜太保。擅书。此帖又称《八月五日帖》,本幅左边可见南宋高宗“德寿”小玺。据此帖玺印及纸、墨,当属南宋绍兴御书院所临摹的古帖。米芾有《谢帖赞》云:“山林妙寄,岩廓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释文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深至,岂可为心。奈何,奈何。安疏。帖前鉴藏印有两半方,印文均不辨。帖后鉴藏印有南宋“德寿”,明“吴桢”、“黄琳美之”、“新安吴廷”、“许叔次家藏”、“杨嘉”、“堵氏”等印,以及清乾隆内府、宣统内府诸印。《中郎帖》是传为东晋人谢安书写的一封报丧书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情感。《中郎帖》又称《八月五日帖》。此帖有“德寿”玺印,为南宋高宗之印(高宗赵构做太上皇时曾退居德寿殿),另据此帖纸、墨等判断,可确认它为南宋绍兴御书院中人所临摹的古帖,虽然不是谢安的真迹,依然宝贵。在南宋,由于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对二王及晋人书的嗜好,上行下效,使南宋书风充满古雅萧散的气质。此帖行笔圆转流畅,笔法纯熟,具有典雅丰腴、气度雍容的特点。宋《宣和书谱》、《云烟过眼录》,明《东图玄览》、《清河书画舫》,清《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著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