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2010-01-11 17:38:52)
标签:

诞辰帖

金琮

碑帖

书法

书法家

分类: 有明一代书法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金琮《致民望札》,纸本。美国程可庵氏藏。

 

  民望本是官场中的一员,后弃官在密处万山之中的学校执教弟子。金琮认為所屈虽小,所伸则大。这说明做官在金琮的眼里远不如在深山里的学校中教书来得大。金琮所处时代还是科举正盛之时,他劝民望在深山中呆下去,并以為是“确论”,可见科举价值取向的另一端。民望,待考。
  本札是金琮晚年所书。用笔极精当,往復起收无不如意。线条润而有骨,结体俊丽之中有拙,枯润交替,宽舒恬淡,风神逸宕。《三希堂法帖》曾收之。


释文(繁体):
    別久不勝企仰。屢辱詩翰見惠,故舊之情,溢於言表。鄉人之便,輒詢動履清嘉,深用為慰。側聞貴庠密處萬山之中,清僻之極,必多古跡。豈天留此以待先生,况先生官清政簡,才贍學優,敷教之餘,尋訪登眺,逐一題品,發古跡之幽,增山水之光。然則兹行也,夫豈枉哉。使載諸郡誌,頡颃古人。馳騁於文場,所屈雖小,所伸則大矣。先生遠識,亦豈不以鄙言為確論耶。僕以老懶無用,不足為故人道,幸侍椿庭,喜懼交併,臨書草草,不罪疏陋。萬萬。友弟金琮再拜。民望鄉尊先生閣下。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金琮《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纸本,治六年(149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弘治六年,金琮四十四岁,正值盛年。这年四月,几个诗友聚会赏趣阁,应以言之请,金琮书四先生诗。此处节录的是欧阳修的《六月十四夜飞盖桥玩月》及苏軾的《瞻息轩》两首。这两人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诗抒写的是水光与月光相互辉映而產生的联想,认為「人心旷而闲」,纔能体会万物之性,见『万物皆鲜莹』之景,苏诗讲静坐养性的重要,认為人生如白驹过隙,静坐无欲,生命得以延长。欧、苏的这种人生体验,正是远离世俗和烦恼的文人所追求的境界。金琮不屑仕途,过的就是遐啸清视,读书明道的悠閒生活。
  本卷笔致圆润流畅,走笔从容恬淡,字形错杂,婉动飘逸,精雅可爱。

 

释文:
    歐陽永权六月十四夜飛蓋橋玩月天形積輕清,水德本虛靜。雲收風波止,始見天水性。澄光與粹容,上下相涵暎。乃於其兩間,皎皎掛寒鏡。餘輝所照耀,萬物皆鮮瑩。矧夫人之靈,豈不醒視聽。而我於此時,翛然發孤詠。紛昏忻洗滌,俯仰恣涵泳。人心曠而閑,月色高愈迥。惟恐清夜闌,時時瞻斗柄。
  蘇子瞻息軒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黃金幾時成,白髮日夜出。開眼三十秋,速於車過駒(駒過隙)。是故東坡老,貴汝一念息。時來登此軒,目送過海席。佳山歸未成,題詩寄屋壁。
  弘治六年四月望,金琮為以言錄四先生詩在賞趣閣。時在坐有李太■■■太也。

                                                                                    

 

  明代金琮《致民望札》《诞辰帖》《为以言书四先生诗》卷

    金琮《草书七绝诗》轴,纸本,148.1×29.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署款:“元玉”。款下钤印“金氏元玉”、“金芝丹室”。
    此书轴为金琮书录唐代布袋和尚七言禅诗一首。

释文:
    手把秧铁插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元来是向前。

  金琮(1449-1501),明代人,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今南京)人。少聪颖,好吟咏,善书画,年十二、三即能大书。初法赵孟頫,晚学张雨。画梅学扬无咎,他也是作赵孟頫书画伪的能手。他临赵氏作品,往往将题款一并临下,然后,在篇末老老实实落上自己的名款。由于金琮的书法很似赵书,故很多金琮的字,即使不是有意作伪,也被后人挖去原款,添上“赵孟頫”三字,以欺世人。
  金琮书法偏向于厚重-路,倾向沉稳的风格,这在《诞辰帖》中得到充分表现。当年文征明对于他的书法,就非常推崇,据传文征明偶尔得到他的片纸只字,都要装裱成卷,并且在卷上题上“积玉”两字,以示珍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