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徐曼娜,给我的印象是清秀、谦恭、和善。
她1972年出生,中国书协会员,咸阳市书协副主席。如果不是早有耳闻,我怎么也无法将她与实际年龄联系起来。三十好几的人还保留着稚嫩的青春痕迹。她长得小巧,生得清丽、秀气,刚烫过的披肩发随意地低垂着,自然而洒脱。说话时眼睛直视着你,那份虚怀若谷的表情和沉稳恬淡的笑脸会带给你不一般的感受。
知道徐曼娜的大名是很早的事。袁富民老师的《艺术的拯救与献身艺术》一文,讲述了他们父女在书画道路上开辟一片绿洲的故事。徐曼娜生于书香之家,从小耳濡目染祖父和父亲对书画的痴迷和热爱而走上了书法之路,在求学的征途中受到父亲的熏陶和谆谆教诲,二十出头便写出端庄秀美的楷书作品,屡次参展屡次获奖。步入而立,曼娜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加快了跋涉、探寻、求索的步伐,凭借着执着的信念和对书法事业的渴求热爱,临池不辍,功力日深。2002年,她的作品在“中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参展,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2003年作+品又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参展,再次受到专家的一致赞同。经过几次大赛的考验和洗礼,她终于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之后的连接几年,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大展上参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7年,她光荣地当选为咸阳市书法协会副主席。2008年,《书法杂志》头版刊登的“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榜”上,徐曼娜的大名赫然其列,而且她是陕西省五名入选书法家中唯一的女性。就在同一年,在陕西省举办的“第五届中青年书画展览”上,她参展的五幅作品获得了大奖。在不久前举办的陕西省“诗情画意书画邀请赛”上,她的作品再一次榜上有名,而且二十人入选的名单中仅有2名女性
基于崇拜之心,仰慕之情,想跟她讨一幅字的念头也油然而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徐曼娜,一个真诚睿智的曼娜,一个超凡脱俗的曼娜,一个令人感动的曼娜。
那天傍晚大雨滂沱,我和几位书友蜗居在书协的一间工作室惬意聊天,切磋书艺。徐曼娜上完课也匆匆地赶来了。
见了面一番寒暄,赶紧给她倒了几杯开水凉着,我就称呼她“徐老师”,曼娜淡淡地说:“你可能比我大,就叫我名字吧!”
可能是天气闷热的原因,曼娜脸上挂着汗珠,从随身包里取出纸巾不停地擦拭着。我几次想找机会提出写字一事,看她辛苦奔波的劳累,话到嘴边又咽下。闲聊间,我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没成想她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纸杯,随手从一大卷宣纸中抽出一张铺好,顺便问了句要用什么体写什么内容。
非但没有拒绝,反而欣然接受,我受宠若惊。忙说:“用行书写《爱莲说》。”曼娜含笑道:“《爱莲说》119个字,要用八尺纸,这张六尺纸小了。”说着就要重新换一张,我急忙改口:“那就写《陋室铭》吧!字数少些,我更喜欢它。”曼娜不假思索道:“81个字,正好!”
我瞠目结舌。每说出一篇文章她就能如数家珍。我被她惊人的记忆力和恬雅飘逸的气质深深折服。
我正饶有兴趣地回忆《陋室铭》的内容,哪知她已经铺好纸,写出了“山不在高”四个字,灵巧的手指轻握着笔挥毫自如,绝妙的笔尖在宣纸上悄然前行,她神情专注但不僵硬,脸上始终挂满微笑。当写到桌子的边缘时,我急忙抻纸,她轻快地移到书桌的侧面:“不要动纸了,我转动就可以了。”说着,用左手撩了撩垂下来的一缕秀发,自己也一抿嘴满意地笑了。
我激动地不能自已,大家也惊讶地面面相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往看他人写字时,我经常抻纸,写好一段,就把纸轻轻一叠,书写者是站在原处不动的,今天曼娜的写法让我大开了眼界。随着她灵秀轻盈的笔迹,一会儿的功夫,行书《陋室铭》就跃然纸上。之后,她又用隶书写了“冰清玉洁”四个大字,端庄娟秀,柔中有刚。她的草书龙飞凤舞,雄健有力。字,代表一个人的涵养和气质。我不仅为她亮丽的外表艳羡,更为她镇定自若的气质和深厚的书法功底而五体投地。
晚宴觥筹交错。当大家给曼娜敬酒时,她又腼腆地站起来:“我不会喝酒,就以茶代酒敬大家!”说着,很客气地跟大家一一碰杯。书协邓主席看着曼娜爱怜道:“曼娜是我们书协的骄傲,副主席中数她年龄最小,她今后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曼娜又一次站起来,谦虚地轻轻点头,报以浅浅的笑。
大凡名人,在公共场合都是很出众的。不能说哗众取宠,单是恭维辞就会不绝于耳。但在曼娜的身上,我看不到丝毫的矫饰、做作,看不到丝毫的张扬、浮躁,更看不到成功背后难以掩饰的俗不可耐。看到的是她的素雅的外表,待人的真诚和善,看到的是对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品质。
也许她已将自己深深植根于书法这条通往成功的希望之路、幸福之路。对于她而言,品质是做人的本分,是打开成功宝库的一把钥匙。书法是艺术,是生命力的完美展示。人书相润,至真至善至美。
她是美丽的。愿她的生命本色流光溢彩!愿艺术之花绚烂芬芳!愿她的人生在执着的追求中灿烂辉煌!(王玉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