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与流动
(2022-05-18 10:26:12)
千里之隔,流动与留守形成对比,德育因不同群体而产生共同声音:用心实践
之后的交流互动,用友校的话说“异常的火爆”、“相当精彩”,近一半与会教师(友校将本次活动扩大到所在的共同体,参会教师近60人)参与了讨论,团队逐一作答、交替补充、随机跟进。观点交互、思想交融,感触很多!
留守儿童守着乡土却远离亲情,流动人口子女守着亲情却又远离乡土。这两类教育对象背景不同、诉求不同,乡土和亲情对于儿童,说不清何者更重要!但是带来的教育困境却极其相似,对于教育者挑战本质相同,那就是不被忽视和生命成长。
教育不存在技压群芳,与其说是相互支招不如是相互启发。脑海一直萦绕三个关键词:情怀、和谐和成功。
夏校长说“这是有教育情怀的一群人的相聚”,我相信的。尽管友校的设施设备显得陈旧甚至短缺,但是悬于墙壁上的“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创造未来”的标语格外醒目,有教育梦想的人是有情怀的。陈老师分享时说“因为喜欢所以热爱”,是的,班级管理中的看似琐碎却被陈老师用心做成了乐趣!
和谐是生态的标志,教育生态是有结构的,结构的各部分有机联结成为系统。陈老师的家长说“有温度的班级有故事”,我们就应该做好故事的记录和传播,让故事有温度。活动是触发故事的,将活动打磨成珍珠,用课程串成项链。“三年即一课”,所有的故事有梯度、程序列、常态化。
能让学生“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应该是教育的成功,我们也许能够能够理智的选择教育学生“离开贫穷的家乡”还是“使家乡离开贫穷”。如果说“教育就是唤醒智慧”南无我们就应当致力于学生的“自尊力”。很多时候教育就应该有“雪夜访戴”的豁达。
如此,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我们缺的是什么?我们是留守还是流动?或兼而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