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哺育了硅谷的大学——斯坦福

(2010-01-23 18:08:48)
标签:

斯坦福大学

私立大学

夫人

乔丹

硅谷

校园

分类: 美国览胜

    穿过几公里长的椰林大道,便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的中心区。

http://s7/middle/6296d08bg7dd231ab4bf6&690

    映入眼帘的是对称平衡,四平八稳的黄色砂岩厚重石墙、朱红色的瓦顶,庄重华丽走廊和精美绝伦的壁画,乍看上去,多少有些十七世纪西班 牙教堂或修道院的味道。但是,当你进一步了解了这所大学不平凡的历史,便会感受到古典与现代交相呼应所彰显出的浓厚文化底蕴和学术气氛。

http://s16/middle/6296d08bg7dd2355aefbf&690

    这便是曾产生了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普利策奖得主,一百四十二位 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八十四位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十四位国家科学奖得主,并且在自己校园里培育出了著名的硅谷的私立大学——斯坦福大学。

http://s5/middle/6296d08bg7dd23a6b4a14&690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传奇、感人的故事。
    话说1884年的一天,一对面色有些憔悴的老夫妻走进哈佛大学的校长办公室,提出要捐款修建一所大楼,以纪念自己不幸夭折了的爱子。哈佛大学校长傲慢地回答道,捐一 栋楼至少要一百万美元,然后三言两语便把这对夫妻打发走了。回家的路上,这对夫妻唠叨道,才一百万,一百万算什么,我们要捐一个亿呢,干脆自己建一所大学 算了!于是,建设斯坦福大学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个人原来就是经营过港口、金矿,有加州铁路大王之称,并曾任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

http://s16/middle/6296d08bg7dd23f88f6ff&690

    老里兰德斯坦福夫妇婚后18 年才得了一个独生儿子小里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r.),小利兰斯坦福聪明可爱,喜欢动物,熟悉家庭农场的所有农机,自己还修了一条400英尺长的小型铁路,能讲流利的法语,喜好艺术和考古。但15 岁时,一场伤寒病夺去了他的生命。不幸老年丧子的利兰·斯坦福在爱子去世后昏过去了,醒来后他对妻子说:加利福尼亚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为孩子们的教育做些事吧。接着,便发生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http://s5/middle/6296d08bg7dd2435b88f4&690
    碰了钉子的斯坦福夫妇决定用自己全部的财富,大约几千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十亿美元),包括8180英亩培优种马的牧场拿出来作为学校的校园,以便为全加 州的孩子(Children of California)建立一所大学,为纪念他们夭折的孩子,这所大学被命名为小里兰德.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大学。

http://s16/middle/6296d08bg72fb6dbcdc9f&690

    学校创办之初,冷嘲热讽接踵而至,纽约的报纸曾预言没有人会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西部上这所大学:教授们将在大理石教室里面对空板凳讲课。但大学揭幕之日,场面之热烈出乎意料,原计划招250个新生,实际却来了465个。乔丹校长在开学仪式上说:我们,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本大学的第 一年,要奠定一种基础,使之能随着人类文明的延续而永在……它不为传统所禁锢,不为外物所阻碍,它一往无前;我们要把受过教育的人的无价之宝传给学 生,把获得真理的力量传给学生。

http://s6/middle/6296d08bg7dd24f5dc575&690

    开学之后,困难却又接踵而至。斯坦福开课的两年后,老斯坦福与世长辞了,整个经营和管理大学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遗孀简斯坦福的身上。当时整个美国爆发了全国性的金融危机,斯坦福夫妇的财产竟被冻结了。困境中,校长乔丹和学校其他顾问曾建议暂时停办斯坦福大学。经过两个星期的闭门思 考,斯坦福夫人召见乔丹校长,告诉她,她不打算停办学校。感动至极的校长跪在夫人面前吻她的手,决定一起应付危机。

http://s1/middle/6296d08bg7dd25304faa0&690

   斯坦福的丈夫身前买过一笔人寿保险,她可以从中每年获得一万美元的年金,简斯坦福立即开始省吃俭用,将她家里原来的十七个管家和仆人减少到三 个,将年开销减少到三百五十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大学教授一家的生活费。将剩余的近万元全部交给了校长乔丹用于维持学校的运转。斯坦福从开办起就免收学费,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不改对学生的承诺(直至1930年起才收120美元)。后来,一个友好的法官允许他们每月从冻结的资产中支取一万美元(但第 一个月实际只得到500美元),拿到这点钱后,乔丹校长连夜走遍校园将钱分给最急需的人们。

http://s1/middle/6296d08bg7dd2584dd830&690

    靠斯坦福夫人的年金补贴学校毕竟不能使学校长期维持下去。斯坦福夫人亲自动身去了首都华盛顿,向当时美国的总统克里夫兰寻求帮助。最终,美国最高法院解冻 了斯坦福夫妇在他们铁路公司的资产。斯坦福夫人当即将这些资产卖掉,将全部的一千一百万美元交给了学校的董事会,斯坦福大学早期最艰难的六年终于熬过去 了。乔丹校长赞扬道:这所大学的生死千钧一发,命运全系于一个善良夫人的爱。

http://s14/middle/6296d08bgcea37964d1fd&690     斯坦福夫人用她的爱心,以自己的朴实无华的善举,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慈 善事业。真正的慈善事业不是为了作秀,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在富得流油时掏出几个小钱来抚慰自己不安的灵魂,而是将自己与对象放在同等高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http://s16/middle/6296d08bg7dd261efe35f&690
        斯坦福大学虽然度过了难关,其后的运营也并不顺利,在美国众多大学中,斯坦福大学只是个新手。在斯坦福大学诞生后的头五十年里,它根本排不进美国一流大学 的行列,到二战后,斯坦福大学已经入不敷出,又出现财政危机了。美国的私立大学完全靠自己筹款,政府并不提供一分钱,再好的私立大学如果经营不善,都可能面 临办不下去的危险。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历史上就出现过非常严重的财政危机,最后是靠它无数事业有成而又关心母校的校友捐助度过了难关。斯坦福大学当时还 没有这么多富有的校友可以依靠,它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斯坦福夫妇留下的八千英亩(三十二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澳门大小)的土地,而大学的中心校园占地不到其 十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电子工业发展很快,由于和亚洲的联系比二战前紧密了很多,加州新兴的电子工业和航空工业成为了加州的经济支柱。很多公 司有意从斯坦福大学购买土地,但是斯坦福夫妇的遗嘱规定学校永远不许出售土地。这样,斯坦福大学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地荒着而无法发挥作用帮助学校渡过难 关。

http://s7/middle/6296d08bg7dd265454256&690  帮助斯坦福大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它的一位教授弗里德里克特尔曼,他后来被称为硅谷之父。他仔细研究了斯坦福夫妇的遗嘱,发现里面没有限 制大学出租土地,于是他兴奋地声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 建立斯坦福科技园,科技园向外面的公司出租99年使用权,租用者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建公司。消息一传出,马上有公司表示了兴趣,并很快和学校签属了租约。硅 谷最早的创业者就是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毕业生威廉·惠利特和戴维·帕卡特,他们于1938年在自家车库里因研制出音频震荡器而共同创办了惠普公司。现在,惠 普公司已成为硅谷雇员最多、闻名世界的高技术公司。随后,柯达公司、通用电气、夏克利晶体管公司(后来诞生出集成电路的先驱仙童公司)、洛克希德公司(美 国最大的军火商)等举足轻重的公司进驻了斯坦福科技园。 对斯坦福而言,这件事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解决了斯坦福的财政问题,并且成为斯坦福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契机,它还促成了硅谷的形成。

http://s5/middle/6296d08bg7dd268f86754&690

  斯坦福大学的崛起为硅谷微电子工业创造了条件,硅谷是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在这里,共有4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上千个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而硅谷中的高级主管竟有3/4是斯坦福华业生。1998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约为24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到了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已超过5000亿美元。硅谷取得的这些骄人业绩,都离不开斯坦福大学这个孵化器,同时,硅谷的发展也帮助了斯坦福大学,使她得以有今天的成就。
       
如今,硅谷已经成为一个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代名词,不过,提起硅谷时,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斯坦福大学,特别是斯坦福夫人用她的爱心,用她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创出的这所改变世界的大学。 
http://s16/middle/6296d08bg7dd26ee246bf&690
        1920年斯坦福大学还只是一所乡村大学”,到了1960年她便名列前茅,到1985年更被评为全美大学的第一名。
http://s14/middle/6296d08bg72fb71ff04c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