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牌配曲《七律-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标签:
牙牌配曲牙牌曲宣和牌谱七律-送七兄赴扬州帅杂谈 |
分类: 《牙牌参禅图谱》外集 |
牙牌配曲《七律-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七律-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宋-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洲。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瓜洲原为长江中泥沙堆积的瓜状形沙碛,最早形成是在汉代。晋朝时露出水面,成为四面环水的沙洲,渐渐形成渔村、城镇。由于泥沙沉积日益严重,到唐代中期时,瓜洲已经与长江北岸的扬子津(扬子津地处运河与长江之会,为扬州、京口(今镇江市)间长江下游重要津渡)相连,成为一个渡口。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润州刺史齐浣为保证漕运,开伊娄河12.5公里,将原有运河与扬子津相连。瓜洲成为运河与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咽喉,漕运(南方的粮食北运京城)与盐运(沿海两淮盐场的海盐西运内陆)的水路要冲,迅速发展为江边巨镇,是当时政治、经济和军事要地。唐末时,瓜洲渐渐出现城镇,长江航道逐渐南移,瓜洲与京口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宋乾道四年(1168年)开始,修建了瓜洲城池,史称“簸箕城”。经历代多次修建,瓜洲城日趋完善。元代设置行省于此,马可·波罗称之为“瓜洲市”。明代,在瓜洲设置同知署、工部分司署、管河通判署。明代瓜洲城周长约5100米,高约7米。瓜洲城内大型建筑等众多,十分繁荣。清代在瓜洲设巡检司署、操江都御史行台、都督府、提督府等。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将巡视南漕御史置移于瓜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清代中叶,由于漕运、盐运的发达,瓜洲更趋繁荣。据记载,瓜洲鼎盛时期,辖属人口曾达40多万,聚城居住亦近10万。
康熙末年,长江航道北移,镇江、扬州段长江开始出现南岸淤涨、北岸坍塌的情形,南岸的镇江附近涨出大片江滩、沙洲,北岸的瓜洲则成为顶冲点,江岸开始不断坍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全城最终全部坍入江中。
牙牌配曲《七律-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配曲牌2×16为32扇]
——《牙牌参禅图谱-牙牌曲集》牙牌配曲之皕九二
2021-4-16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