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习
要点:
●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
幼儿文学作品的目标。
●
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
●
幼儿故事活动设计与组织要点。
●
幼儿故事续编的年龄班特点。
● 幼儿诗歌、散文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点。
●
幼儿诗文仿编的年龄班特点。
幼儿文学活动概述
一、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1.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是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 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 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幼儿的完整语言
通过幼儿文学作品活动,发展幼儿完整语言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发展幼儿语言倾听和理解能力;
第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丰富幼儿语言词汇,规范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提高幼儿日常交往语言的水平;
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浓厚兴趣,提高幼儿对艺术性结构语言的敏感性,并用自己特有的书写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第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幼儿会听会说普通话;学会创造性想象和表达语言。
3.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中
二、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 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 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 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
2. 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 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 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 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扩展个人经验和想象,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 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活动的主旨是摒弃旧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以幼儿为主体,将幼儿置身于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学作品,感知体验语言文学作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教师应遵循新大纲的理念,结合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设计和组织系列网络活动,即语言文学网络活动。
语言文学网络活动是从某一个作品入手,开展一组与作品相关的活动,这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个人经验,扩展幼儿想象,并通过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认识,具体可分为以
下四个层次。
1. 第一层次: 学习文学作品
创设情景,引出文学作品。网络活动的起点是幼儿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幻灯、挂图、桌面教具、木偶、头饰等辅助教具,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一些浅显易懂的作品,如儿歌,可以直接让幼儿反复诵读。
理解作品,通过三层次提问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知作品。在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这一层次,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文学语言方面。教师不宜过多重复讲述作品。不能过于强调幼儿机械记忆背诵作品内容,以免使幼儿对文学作品失去兴趣。教师应通过三层次提问帮助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可通过描述性提问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名称、人物、情节、对话、主题等,使幼儿对作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通过思考性提问和假设性提问,让幼儿运用个人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如《小兔找太阳》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讨论“小兔先后把哪些东西当作了太阳”,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你喜欢它吗”,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兔,你会把哪些东西当作太阳?”“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太阳吗?”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2. 第二层次: 理解体验作品
通过作品表演、散步、谈话等方式帮助幼儿体验作品。
这一层次的学习是在幼儿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根据作品内容范畴设计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人物形象的情感心理,以便幼儿进一步认识作品中展示的生活和精神境界。教师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如户外散步观察、围绕作品进行表演游戏等。
3. 第三层次: 迁移作品经验
开展与作品主题相关的绘画、手工等动手动脑活动,帮助幼儿迁移相关经验。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的是建立于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常使幼儿觉得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体验,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作品,就要为幼儿创设围绕作品内容重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将作品各方面内容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为进一步扩展想象和语言表述打下基础。如在诗歌《快乐的小屋》网络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了各种美丽的建筑——小屋后,让幼儿搭一搭“美丽的小屋”,或画一画“我自己的美丽小屋”,有助于幼儿作品经验的迁移。
4. 第四层次: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开展创编、续编、仿编、谈话等让幼儿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活动。
语言文学网络活动归根到底是语言教育活动,最后都应该落实到幼儿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通过前面三个层次的活动,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自己的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象。教师可以让幼儿续编童话故事,仿编诗歌、散文,或围绕作品内容想象讲述。如《快乐的小屋》,可以让幼儿进行诗歌仿编,创作自己的小诗;也可以让幼儿谈谈我搭建的快乐的小屋是什么样的;还可以创造性想象讲述“我未来的快乐小屋”等活动。在这个层次中,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和表达,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不仅尝试了书面语言的艺术表达,也充分开动脑筋,锻炼了口语交际水平。
用网络的思路设计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会更生动丰富、灵活有趣。
可将第二层次安排在活动准备,第三、四层次放在活动延伸环节。
总之,语言文学网络活动是一个围绕作品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在这个系列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发展语言和能力,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不仅发展了幼儿完整语言,同时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增长了艺术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