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1期【巍观察】吐槽是不是生产力

(2014-01-20 20:14:21)
标签:

电影

电影营销

电影产业

剧角映画

娱乐

分类: 巍观察

文:梁巍

2013年的电影市场有不少与往常不同的表现,比如几部中小成本的影片成了票房榜的前几名;比如一贯冷若冰霜的春季档诞生了高票房但是火热的贺岁档却不给力了;比如去年被新开放14部特种引进片压得抬不起头的国产电影强势爆发;来再比如几部观众骂声四起的影片却创下了越来越高的票房纪录。

尤其关于最后一条,营销界开始纷纷解读“烂片营销时代”、“越骂越火定律”等等名目繁多的新名词,仿佛吐槽一夜之间成了新的生产力。其实,这个现象一直就有,只是今年偏多而已。《无极》当年几乎创下“零好评”的神迹,但是不影响票房大热;《三枪》基本也是雷倒众生之后卷走接近3亿票房。只不过今年接棒的不是大导演而是《富春山居图》和《小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美国电影的历史,都没有证据证明,一部口碑好的电影一定卖钱,更没有证据证明,一部口碑差的电影一定不卖钱。更进一步,美国的电影人早就研究过,在包括影评人、观众评价、社交网络评价等等所有形式的评价汇总中,一部影片口碑的好坏跟最终票房的高低并没有事实上的关联。但是,口碑传播的多少,跟票房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

容易理解,《暮光之城》、《蠢蛋搞怪秀》之类的电影总是骂声一片,但是骂的人实在是过于多,于是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成了一个公共话题,成了一段时间之内人们的谈资。既然大家都在谈论这部电影,没看过的人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的真相并不是关于这部电影究竟有多烂,而是关于为什么身边的人都在谈论这部电影?好吧,很多人会按耐不住好奇心去看个究竟。

所以关于吐槽这件事情的核心风险并不是骂的这么狠,会不会吓跑潜在观众,而是如何保障被好奇心驱使而去看了这部电影的观众,出了电影院之后义无反顾的加入吐槽大军,编出更损的说法来调戏这部电影。相信我,没有几部电影做得到这一点。一般观众对于影片的评价基本是三种:不错、一般、烂片。尤其对于烂片,大家通常是骂一句之后,彻底遗忘这件事情,没有人再会花时间和精力告诉别人它烂在哪里。但是《小时代》和《富春山居图》的“伟大”之处在于, 那些看完了的观众积蓄了满腔的怒火,我们不愿意轻易地放过这部电影,我们到处寻找同样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起痛骂这堆垃圾,然后每一个看完的观众都具有跟我们相同的观点,索性我们更加理直气壮的召集更多的人来骂。于是一个神奇的化学反应发生了,一些本来共同话题不多、见面不知道聊什么的熟人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大家完全意见统一的跟这个敌人划清界限,而在攻击这部影片的过程中,还可以交流每个人的想象力、幽默感、语言能力和各种聪明才智,并且这样的攻击行为不会伤害其它的人,也不会带来负罪感。

冷静下来想想,这是现代社会梦想中的社交模式。

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这些影片天然的聚集了巨大的期待,让大多数人不用看这部电影就明白我们在吐槽什么;影片本身烂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影片的烂点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因此,那些希望效仿这些影片而进行所谓“烂片营销”的从业者需要客观的看待,你的那部电影是不是能够提供给大家这样一个社交模式。否则你的那部烂片,就只会沉入永无止境的烂片之海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