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核心理念
(2012-07-01 18:05: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促使其全面发展。今天的数学教育是一个对学生发展全面体现其育人价值的教育,不仅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关注思想的感悟及经验的积累,不仅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根本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要求需要我们在数学教育中予以落实。它应达到这样几层基本要求:一是希望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数学教育。二是在数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关注与帮助,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应个性发展的课程教学,特别对于在数学学习方面处于弱势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照与辅导。三是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应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特别应改变“仅凭一纸试卷就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四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对均衡的学习结果。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主要是指:数学教育要遵从儿童心理发展应有的阶段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数学教育是生动的、蕴涵丰富发展动因的教育;数学教育也是富有生命力的、具有自我生长力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外,更应该重视构建一个有利于“创生”的、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