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答案
(2012-01-06 16:12: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期末复习 |
1、“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娅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沉默不语,这是因为(她为没能够给大家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同时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妈妈看到金吉娅买了一些棒棒糖,感到很(生气)和(疑惑),后来听了金吉娅的讲述后,感到很(高兴)和(激动)。
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
2、《好汉查理》一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查理是一个(善良)、(调皮)(喜欢帮助人)的孩子。杰西是一个(真诚)(热情)的孩子。
3、《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孩的(沉着冷静)和(先人后己),还有大家的(团结协作)。文章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说明(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
4、《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文静)、 (忧郁)、(自卑) (痛苦)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自信),(快乐)的孩子。本课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中的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体现大家对英子的(鼓励和信任)。第二次除了对英子的(鼓励) ,还有(赞扬) 。
4《狮子和鹿》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5、《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及(神态)的描写,来表现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
“奚落”是指(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
“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的意思。)
“和睦相处”指(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
6、《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从这件事中感悟到(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的道理。
7、《矛和盾的集合》中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防御)。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8、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来进行观察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一句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
9、《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像(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10、《 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得?(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写海面时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海底是通过写(水产资源)来表现它的物产丰富。写海滩通过写(贝壳)和(海龟)来表现。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
1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楚江”是指(长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潋滟”的意思是(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的意思是(云雾迷茫的样子)。“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奇”是(奇妙)的意思。两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夜书所见》作者是(宋)代的诗人(叶绍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萧萧”是指(风声)。“挑”是指(捉)。“篱落”指(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异乡”指(其他的地方)。“逢”指(遇到,碰到)。“倍”指(加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1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指《清明上河图》。画的作者是(张择端)。文章的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幅画的(概况) (内容)和 (价值)。
12、《赵州桥》一文作者是从(雄伟)(坚固)(美观)这三个方面介绍的。本文的过渡句是(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其作用是:(承上启下)。
“创举”在本课是指:(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13、《孔子拜师》(第二自然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写出近义词。
特地——专门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4)、从文中的第一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求知若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