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熹到过山东泗水吗?

(2013-09-22 12:12:25)
标签:

态度

风景

理学家

版图

三百首

分类: 随笔

朱熹到过山东泗水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人朱熹的《春日》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现行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选有这首诗。其中,对泗水的注释是:“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齐鲁山水诗文大观》对泗水泉林的简介中有:“唐代诗人李白曾吟:‘秋波落泗水,海色名徂徕。’宋代理学家朱熹这挥毫写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诗句。”这就是说,以上编注者认为朱熹写的“泗水”是发源于山东泗水县的“泗水”。

果真如此吗?

朱熹生当南宋,其时山东已纳入金国版图,朱熹要到山东泗水,必须偷渡淮河,或借出公差之名(作为外交使节)来此游览观光。然而,遍查朱熹生平,却不见有出使金国记录,相反,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

朱熹(公元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关于他的各种传记著作中,都不载到“山东泗水游春赏景”之类的事情。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等撰写的《宋诗鉴赏辞典》在《春日》的赏析文章中说:“宋室南渡,泗水已入金人掌握之中,晦翁未曾北上,怎能于此游春吟赏?”

那么,“泗水滨”是朱熹的想象还是另有其地?

学者张顺清在一篇辨析文章中说:

在今河南、广西、辽宁等地在当时的所在地,都有名为泗水的河流。

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境内,有条清流汩汩的小溪,亦名泗水(又名思溪)。明朝景泰年间,在思溪村和延村之间的河面上,架设了一座廊式桥,名曰通济。历经500多年的风风雨雨,此桥至今尚存。

朱熹虽然生于福建,葬于福建,但其祖籍却是婺源县。他曾几次返乡祭祖扫墓。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中进士,时年18岁。第三年春,他首次荣归故里,逗留数月。

朱熹两去婺源之时,都值草木葳蕤、花团锦簇的季节。现在,我们可以放胆地推断,朱熹的名诗《春日》,写的是婺源的‘泗水’、婺源的‘光景’。

也有学者认为:“其实朱熹写作这首诗,目的不在于咏春,写春游。而是以理学家的眼光在讲一番深刻的道理。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是把这首诗看作风景诗,把“泗水”坐实为婺源的“泗水”,还是把这首诗作为哲理诗赏析,可以“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但作为注释者,却应该慎之又慎,倒是流传颇广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绝句三百首》对“泗水滨”注释为“一条叫泗水的小河边”,不失为一种老实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天涯之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