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解决解决--连除问题》教学反思4月28日周六
(2018-04-28 09:24:20)分类: 17--18下三年级教学反思 |
《解决问题--连除问题》教学反思
“连除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继连称解决问题之后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用连除两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基本的连除数学模型。
成功的地方:首先对于连除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但学生不能正确列示:60÷2÷3=10(人)或60÷(2×3)=10(人),来表示平均每组几人?因为之前没有把两种方法讲到位,导致学生没有理解它们的本质。只有几个能力较强学生在大胆表表述想法,大部分学生只能倾听,对于连除基本模型的建立造成困难。
其次,第一次执教,是在学生掌握两种解决平均分问题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建立连续平均分的基本模型,先重点反馈连除的方法,即60÷2÷3=10(人),加上之后两道尝试练习,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就可以用连除解决,对于数学模型的建立顺理成章。
最后,对两次的教案进行修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方法解决平均分问题,讲解分析要到位。
2.两个尝试练习及时巩固。
3.分析比较、沟通内化,逐步建立连除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至此,新课环节饱满又充实,在解决没人平均每天整理多少本书使,通过让学生画图,直观表示运算“480÷4÷ 2”和“480÷2÷4”等,非常清楚的解释算式的实际含义。
不足之处及对策:本节课在画图环节,没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束缚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同时对于不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还应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