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登南京栖霞山--20170520

标签:
旅游 |
分类: 金陵漫记 |
http://s2/mw690/001NUHcYzy7belX0ANPb1&690
http://s11/mw690/001NUHcYzy7belZnmC60a&690
http://s15/mw690/001NUHcYzy7belZT8jI5e&690
http://s14/mw690/001NUHcYzy7bem1mPhj9d&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2148Z95&690
http://s13/mw690/001NUHcYzy7bem2pejO9c&690
http://s2/mw690/001NUHcYzy7bem3ryZr01&690
http://s4/mw690/001NUHcYzy7bem3Fjft33&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4DBm535&690
http://s5/mw690/001NUHcYzy7bem5lpJ234&690
http://s4/mw690/001NUHcYzy7bem5Prc753&690
http://s5/mw690/001NUHcYzy7bem63PGQb4&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74bTT45&690
http://s12/mw690/001NUHcYzy7bem7irG3bb&690
http://s4/mw690/001NUHcYzy7bem8hJp903&690
http://s1/mw690/001NUHcYzy7bem8D8Uo50&690
http://s10/mw690/001NUHcYzy7bem8SllLa9&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9dxFX15&690
http://s8/mw690/001NUHcYzy7bem9sUSz07&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dmf7755&690
http://s15/mw690/001NUHcYzy7bemdLD3M1e&690
http://s5/mw690/001NUHcYzy7beme9nqk94&690
http://s11/mw690/001NUHcYzy7bemeseTMfa&690
http://s10/mw690/001NUHcYzy7bemeKnhf39&690
http://s7/mw690/001NUHcYzy7bemgfjYWd6&690
http://s7/mw690/001NUHcYzy7bemgDLWCf6&690
http://s11/mw690/001NUHcYzy7bemgQvfcca&690
http://s8/mw690/001NUHcYzy7bemiyJP967&690
http://s2/mw690/001NUHcYzy7bemiO2wpb1&690
http://s12/mw690/001NUHcYzy7bemj8DBVfb&690
http://s8/mw690/001NUHcYzy7bemksA7B07&690
http://s11/mw690/001NUHcYzy7bemkQZ3saa&690
http://s10/mw690/001NUHcYzy7beml5VEt19&690
小资料:
栖霞山古迹名胜众多,最为出名的深秋红叶、"东飞天"石窟是招徕海内外游客的名片,深秋的栖霞山,满山红叶,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作品,所以南京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栖霞山的地学内涵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栖霞山公园因山得名,栖霞山是茅山楔入南京地区之北支,全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幽谷深邃,林木茂密,巉石俊秀。《栖霞寺修造记》云:"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还有称栖霞为"第一金陵明秀山者",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栖霞胜境"亦此,1983年4月新评"金陵四十景"中亦有"栖霞丹枫"景名。传说昔时山间盛产甘草、野参、当归等养生滋补中草药,皆有摄生之效,故俗称摄山;又因整个摄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伞,亦名伞山。
栖霞山由三山二涧组成。中峰最高,海拔284.7米,称凤翔峰,因古有三茅宫庙宇一座,故又名三茅峰。1972年,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建调频台于山顶,山峰被削平约10米高度。中峰绵延向东,一脉逶迤而下者称东峰,形若卧龙,名龙山。中峰西侧山梁状若伏虎,曰虎山。中峰与东峰间一谷,称中峰涧,中峰与西峰间一谷,称桃花涧。
栖霞山自南朝以来就是佛教圣地,栖霞寺为众寺之首。明永乐、万历二帝南巡时,都曾游历此山。地方官府还在寺后中峰建行宫,为万历驻跸之所。1634年,明代画家张宏以栖霞山为画题,创作了一幅《栖霞山图》,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世界之中。《栖霞山图》是明朝时期栖霞山的唯一历史影像资料,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皆受严重破坏。清末民初,宗仰禅师重建。
建国后,南京市人民政府重视栖霞山风景资源开发。1956年辟栖霞山为寺庙园林,成立栖霞山管理处,随之修缮寺殿庙宇、亭台楼阁,绿化方丈庭院。1958年整修竣工,对外开放。1963年7月27日,栖霞山管理处与栖霞寺签订协议,栖霞山产权归栖霞山管理处,管理处每年补贴寺庙7000元。"文革"期间,寺庙被作为华东煤炭勘探队四营驻地。山上停止植树,原有林地亦缺少抚育管理,致使山林荒芜,寺庙与山亭颓废。
1979年后栖霞寺开始修复,整修工程于1980年10月竣工,并移交佛教协会管理。1981年开始继续每年补贴寺院7000元。1986年5月21日,市政府决定,将大门至千佛崖畅观亭,两侧以山沟为界,面积约7公顷的景区,划交栖霞寺管理。
明镜湖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彩虹明镜",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向东有月牙池,然后就是栖霞寺大门。因岩溶、地下采矿等原因,明镜湖已不能储水,有待治理。
栖霞寺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
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
传说,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崖。
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东飞天石雕像就在中102号佛龛中,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中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 "敦煌遗迹",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 "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盘。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纱帽峰
纱帽峰处千佛岩之巅,被千佛岩众佛龛环抱。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赐名"玉冠峰"。乾隆在给两江总督尹继善的批文中就有:"旧名纱帽峰嫌其近俚,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即以易之"的记载,另在《玉冠峰》中也说:"我欲易名难揣称,僧绍有知应默肯"。但今人们仍习惯称之为纱帽峰。就在纱帽峰佛龛中有一空穴碑槽,那里原镶嵌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留下的《登栖霞山》的第一块御碑,后"失窃"达200余年,直到2000年才在栖霞寺佛学院墙体被发现。
碧云亭
碧云亭位于虎山
枫岭
栖霞山西侧的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满山枫树长满了红色的叶片,使栖霞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
其他景观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爱情不顺后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
|
乾隆第一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当时,栖霞山行宫还没有建成,《袁文笺正》卷十《御祭卞忠贞公墓纪恩碑记》有这样一段话:“乾隆十六年三月朔,天子南巡,狩至于摄山……摄山即今栖霞”。根据《袁文笺正》的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就到摄山狩猎。摄山也就是今天的栖霞山,
第一次来不及驻跸栖霞山行宫
栖霞山行宫花了六年建成
乾隆赠送给栖霞山哪些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