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直在途中
一直在途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76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傍晚登南京栖霞山--20170520

(2017-05-21 01:08:26)
标签:

旅游

分类: 金陵漫记
http://s10/mw690/001NUHcYzy7belVOT7X29&690

http://s2/mw690/001NUHcYzy7belX0ANPb1&690

http://s11/mw690/001NUHcYzy7belZnmC60a&690

http://s15/mw690/001NUHcYzy7belZT8jI5e&690

http://s14/mw690/001NUHcYzy7bem1mPhj9d&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2148Z95&690

http://s13/mw690/001NUHcYzy7bem2pejO9c&690

http://s2/mw690/001NUHcYzy7bem3ryZr01&690

http://s4/mw690/001NUHcYzy7bem3Fjft33&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4DBm535&690

http://s5/mw690/001NUHcYzy7bem5lpJ234&690

http://s4/mw690/001NUHcYzy7bem5Prc753&690

http://s5/mw690/001NUHcYzy7bem63PGQb4&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74bTT45&690

http://s12/mw690/001NUHcYzy7bem7irG3bb&690

http://s4/mw690/001NUHcYzy7bem8hJp903&690

http://s1/mw690/001NUHcYzy7bem8D8Uo50&690

http://s10/mw690/001NUHcYzy7bem8SllLa9&690

http://s6/mw690/001NUHcYzy7bem9dxFX15&690

http://s8/mw690/001NUHcYzy7bem9sUSz07&690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又名摄山,被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栖霞山古迹名胜众多,最为出名的深秋红叶、"东飞天"石窟是招徕海内外游客的名片,深秋的栖霞山,满山红叶,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作品,所以南京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栖霞山的地学内涵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栖霞山公园因山得名,栖霞山是茅山楔入南京地区之北支,全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幽谷深邃,林木茂密,巉石俊秀。《栖霞寺修造记》云:"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还有称栖霞为"第一金陵明秀山者",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栖霞胜境"亦此,1983年4月新评"金陵四十景"中亦有"栖霞丹枫"景名。传说昔时山间盛产甘草、野参、当归等养生滋补中草药,皆有摄生之效,故俗称摄山;又因整个摄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伞,亦名伞山。

栖霞山由三山二涧组成。中峰最高,海拔284.7米,称凤翔峰,因古有三茅宫庙宇一座,故又名三茅峰。1972年,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建调频台于山顶,山峰被削平约10米高度。中峰绵延向东,一脉逶迤而下者称东峰,形若卧龙,名龙山。中峰西侧山梁状若伏虎,曰虎山。中峰与东峰间一谷,称中峰涧,中峰与西峰间一谷,称桃花涧。

栖霞山自南朝以来就是佛教圣地,栖霞寺为众寺之首。明永乐、万历二帝南巡时,都曾游历此山。地方官府还在寺后中峰建行宫,为万历驻跸之所。1634年,明代画家张宏以栖霞山为画题,创作了一幅《栖霞山图》,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世界之中。《栖霞山图》是明朝时期栖霞山的唯一历史影像资料,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皆受严重破坏。清末民初,宗仰禅师重建。

建国后,南京市人民政府重视栖霞山风景资源开发。1956年辟栖霞山为寺庙园林,成立栖霞山管理处,随之修缮寺殿庙宇、亭台楼阁,绿化方丈庭院。1958年整修竣工,对外开放。1963年7月27日,栖霞山管理处与栖霞寺签订协议,栖霞山产权归栖霞山管理处,管理处每年补贴寺庙7000元。"文革"期间,寺庙被作为华东煤炭勘探队四营驻地。山上停止植树,原有林地亦缺少抚育管理,致使山林荒芜,寺庙与山亭颓废。

1979年后栖霞寺开始修复,整修工程于1980年10月竣工,并移交佛教协会管理。1981年开始继续每年补贴寺院7000元。1986年5月21日,市政府决定,将大门至千佛崖畅观亭,两侧以山沟为界,面积约7公顷的景区,划交栖霞寺管理。

明镜湖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彩虹明镜",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向东有月牙池,然后就是栖霞寺大门。因岩溶、地下采矿等原因,明镜湖已不能储水,有待治理。

栖霞寺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

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

传说,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崖。

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东飞天石雕像就在中102号佛龛中,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中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 "敦煌遗迹",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 "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盘。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纱帽峰

纱帽峰处千佛岩之巅,被千佛岩众佛龛环抱。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赐名"玉冠峰"。乾隆在给两江总督尹继善的批文中就有:"旧名纱帽峰嫌其近俚,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即以易之"的记载,另在《玉冠峰》中也说:"我欲易名难揣称,僧绍有知应默肯"。但今人们仍习惯称之为纱帽峰。就在纱帽峰佛龛中有一空穴碑槽,那里原镶嵌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留下的《登栖霞山》的第一块御碑,后"失窃"达200余年,直到2000年才在栖霞寺佛学院墙体被发现。

碧云亭

碧云亭位于虎山 之巅,又名"望江亭",登临仰天而望,但见碧云万里,俯视平野,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条貌似半岛的平顶岗峦,向北伸出,三面均是悬岩,仅一石与山道相连,构成别具一格,是以险取胜的景点。其东侧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无比,西侧,由松涛林海铺成的起伏岗峦,蛰伏于脚下,不时随风传来呼啸而起的林涛吼声,恰似"沙场秋点兵"最气派的景色是向北眺望,大江尽收眼底,洪涛涌过足下,两岸沃野千里,旷阔无限。这里虽不如武汉黄鹤楼的闻名遐迩,但其胜景却不减黄鹤楼气派,黄鹤楼有张之洞题写一联道的好:"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看来用于"碧江亭"上也很贴切。

枫岭

栖霞山西侧的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满山枫树长满了红色的叶片,使栖霞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

其他景观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爱情不顺后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

   乾隆与栖霞山

    栖霞山乾隆行宫是乾隆南巡驻跸的地方,乾隆皇帝似乎特别偏爱栖霞山行宫,六下江南六登栖霞山五次住在栖霞山,分别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

  乾隆第一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当时,栖霞山行宫还没有建成,《袁文笺正》卷十《御祭卞忠贞公墓纪恩碑记》有这样一段话:“乾隆十六年三月朔,天子南巡,狩至于摄山……摄山即今栖霞”。根据《袁文笺正》的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就到摄山狩猎。摄山也就是今天的栖霞山,        

   “金陵返跸驻栖霞,西峪幽居清且嘉。窄路入从云片石,阑春落半锦堆花。水流山住露全体,竹净松蕤是道芽。僧绍便存不徵聘,名求名应底堪夸”。这是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第二次驻跸栖霞山行宫时所题《再题幽居庵》的诗句。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五次驻跸栖霞山行宫。从这首诗的第一句话中,可以知道,乾隆皇帝是从金陵返回栖霞山时在栖霞山侧写了这首诗,后被镌刻在天开岩侧的摩崖石刻上(现为栖霞区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次来不及驻跸栖霞山行宫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时间为1751年,其实,乾隆南巡并非偶然的举动,为了这次南巡,乾隆早在1749年就已经开始准备,但是,有个客观因素也很重要,就是乾隆的爷爷康熙也曾下江南。但乾隆1751年的第一次南巡,和康熙皇帝最后一次南巡相隔了40年。许多地方官员大都缺乏迎接圣驾的经验,难免准备不周,但是各地官员还是“以办差华美,求工取悦为得计”,江南总督黄廷桂令地方官员、绅士、富商等承办各种南巡差务,严催急办,弄得人心惶惶。以致乾隆皇帝在第一次南巡时,下谕令要“力戒粉饰繁华”。

    1750年年底,乾隆昭告天下将要首次南巡。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第一次南巡时,沿路所用行宫多为康熙时修建。此时的栖霞山行宫正在抓紧时间修建中,因此乾隆第一次南巡没有驻跸栖霞山行宫。

栖霞山行宫花了六年建成

     栖霞山行宫为时任两江总督尹继善及其地方官员、两淮盐商前后花了6年时间(1751—1757年)建造而成。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十九日:乾隆晓谕尹继善,称从前未及登临之地如寒山别墅、石湖石佛寺以及栖霞山等处一并酌量兴修。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日,时任大学士博恒、尹继善等人又奏请乾隆皇帝兴修栖霞山行宫等事宜。乾隆又下诏:圣驾未经临幸之处寒山别墅、石湖石佛寺以及栖霞山等处均应略加修治。

    从这两份奏折中可以看出,修建栖霞山行宫是得到乾隆认可的,且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地方官员是先于1751年开始修建栖霞山行宫的,然后于第二次南巡(1757年)前才向乾隆皇帝汇报了栖霞山的事情。

    据袁枚《随园诗话》中记载:“尹公三次迎銮。栖霞山幽居庵、紫峰阁诸奇峰,皆从地底搜出,刷沙去土,至三四丈深。所用朱龙鉴、庄经畲、潘涵等州县官,皆一时名士。又嫌摄山水少,故于寺门外开两湖,题曰‘彩虹’、‘明镜’。余戏呈诗云:‘尚书抱负何曾展,展尽经纶在此山’”。

    文中提到的幽居庵、紫峰阁都是栖霞山行宫内的主要建筑,而朱龙鉴为安徽池州通判,庄经畲历任建德、盱眙、宁国县知县等职。又据林永匡、王熹所著《清代两淮盐商与皇室》中记载:江春、汪廷章、程玓等两淮盐商承办了栖霞山行宫内的万松山房等建筑。后修建万松山房的这几位盐商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别嘉奖。

乾隆赠送给栖霞山哪些礼物

    应该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是举全国之力的国家行为,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都在为迎驾、接驾、送驾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乾隆皇帝每到一处,都兴师动众,也会赠送给当地一些礼物。

    一直以来,乾隆赠送给栖霞山的礼物都是一个谜。据《嘉庆新修江宁府志》 中记载,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开始一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36年间乾隆共分14次赠送给栖霞山和栖霞寺礼物共50余件,最多的一次给了礼物12件。比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共御赐栖霞山礼物7件,分别是:1、御制五七言诗章共十六轴。2、御制四言佛龛赞一轴。3、御题匾联共十六副。4、御书福字九幅。5、水月观音画一轴。6、鱼鸟图一轴。7、梅花扇一柄。

    再如: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共御赐12件礼物分别是:1、御制五七言诗金漆横批直条共11幅。2、御制匾联共三副。3、玉兰镶紫檀如意一支。4、墨刻兰亭手卷一份。5、十景诗册二盒。6、栖霞十景青玉诗屏一对。7、金川得胜图一份。8、红雕漆方盒二对。9、红雕漆圆盒二对。10、红雕漆文具二对。11、胡桂墨笔山水一轴。12、董诰山茶画一轴等等。

     从这些礼物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于栖霞山的喜爱。在乾隆之后的嘉庆六年(1801年)以及嘉庆十一年(1806年),嘉庆皇帝仍然延续了他的父亲乾隆皇帝的作风,又赠送给栖霞山一些贵重礼物。

    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是乾隆行宫还是乾隆及嘉庆皇帝御赐的所有礼物,全都毁于清咸丰年间的一场战火之中,栖霞山及栖霞寺的所有建筑全部毁于一旦。曾经是南巡中最大的一座豪华的乾隆行宫几乎在一夜间付之一炬。乾隆行宫遗址目前是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