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杰画海圣---拜谒栖霞山高奇峰先生墓

标签:
旅游 |
分类: 金陵漫记 |
http://s16/mw690/001NUHcYzy7belJvBRZdf&690
http://s15/mw690/001NUHcYzy7belKfhGm4e&690
http://s15/mw690/001NUHcYzy7belQngXs8e&690
http://s2/mw690/001NUHcYzy7belLkJkR71&690
http://s16/mw690/001NUHcYzy7belLz6EL2f&690
http://s3/mw690/001NUHcYzy7belLPEyea2&690
http://s9/mw690/001NUHcYzy7belM4TzOc8&690
http://s13/mw690/001NUHcYzy7belMIddO8c&690
http://s9/mw690/001NUHcYzy7belMXaQw68&690
http://s15/mw690/001NUHcYzy7belNldGS5e&690
http://s8/mw690/001NUHcYzy7belSTUB9e7&690
http://s10/mw690/001NUHcYzy7belNWHfr09&690
(以上照片手机拍摄于2017年5月20日傍晚-南京栖霞山)
小资料:
"岭南画派"的美术创作,在题材上以翎毛走兽、花卉、山水为主,其中高奇峰、高剑父两兄弟尤喜画鹰、狮和虎。高奇峰的绘画技艺、主张以及人生经历均受其兄高剑父影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尤擅画雄狮猛禽,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二高兄弟的山水画,可以看出马远、夏圭横砍竖劈的传统,以及日本画的影响。高剑父奇拔苍拙,高奇峰则是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出版有《三高遗作合集》等。
幼年多斋,因家境贫寒,曾寄食于他人之家为小役,至其兄高剑父振兴家道方挈之归。17岁时,随兄赴日本留学,21岁学成归粤,作品初露于社会。民国初年由广东省政府资助,与兄剑父同至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后剑父随孙中山奔走国事,审美书馆馆务由奇峰担任。1918年受广东工业学校之聘任职于该校美术制版科,同时自设美学馆于广州,开馆课徒。后因染肺疾,迁居珠江之滨天风楼,杜门作画以自娱。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为赴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专使,在赴南京途中之上海病逝。
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其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其特点: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在今天的画坛上仍活跃着一批代表画家,如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 "春风画会",传授画艺。
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三杰",师出同源,信奉同一艺术原则,但各有创新,风格不一样。第二代的杰出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也风格各异。他们的后辈杨之光、陈金章、伍嘉陵、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高剑父不希望学生学得跟他一样,他声称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他要求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被称为"岭南画派" 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绘画革新的灵魂。画派起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群众创造的。当年高剑父先生留学日本,受到日本画家参酌西方绘画以革新日本画的启发,同时又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火热斗争的洗礼,于是立志对固有的旧中国画进行革新。他和陈树人、高奇峰先生以异军突起之势,揭起新国画的旗帜,以自己的天才功力和崭新的画风,给当时画坛以耳目一新的印象,时人为表示敬仰,称他们为'岭南三杰'。后来'岭南画派'这个名称,也就约定俗成地保留下来了。
據1936年12月28日《大公報》(天津)報導:
高奇峰公葬礼二十七日下午在栖霞墓地举行,参加者有国府代表吕超及居正、褚民谊、叶恭绰等。及院部代表来宾共千余人。孙科、孔祥熙、薜笃弼、吕超等均送挽联或花圈,林主席并亲题墓碑。二时举行公祭,由褚民谊主祭,并献花,次读国府等祭文,行礼默哀後,奏乐礼成。高榇即自祭坛移至墓穴安放後,三时行公葬礼,由吕超主祭,高女弟子张在仪献花,全体向榇行礼後,由牧师依宗教仪式主礼,最後祷告後,盖椁礼亦告成。
查1936年12月27日的《中央日报》,上载高奇峰先生公葬典礼通告,照录如下:
高奇峯先生公葬典礼通告
还启者画圣高奇峯先生毕生宣劳党国瘁力美育行昭日月学贯天人
总理每称其勤廉国人皆颂其高洁
廿二年奉行政院聘赴柏林宣展国光美化不幸积劳病发於十一月二日下午三时终沪大华医院国丧珍宝士失宗师业承
国民政府明令表扬并令将生平事积学术作品分别存备宣付史馆具仰国家追尚先哲崇奖艺宗之至意去冬同人等以高奇峯先生窀穸未安因呈请迁其遗柩於京公葬亦承
国民政府交行政院通令京市府及广东省市政府一体遵照协助保护办理本会成立更承行政院将简章名单抄交京市府内政部备案各在案高奇峯先生灵柩经於今春二月八日安运抵沪惟遗柩在粤淹渍太甚迫得亟厝沪中国殡仪馆修理刻幸整理完善而栖霞山墓域塚圹建筑亦已完成复承铁道部拨给铁棚花车送运灵柩定於本月念四日下午三时在沪海格路中国殡仪馆公祭四时移灵六时起柩自沪附挂沪锡沪锡车十时抵无锡念五日晨六时自锡转挂锡京车十一时径达栖霞起柩二十七日下午二时在栖霞公祭三时公葬特此通告高奇峯先生亲友门人及各界人士贲临会葬以崇先哲此启
袛领挽章诗词文诔
上海海格路中国殡仪馆
南京北平路
四十八号
高奇峯先生公葬委员会启
高奇峰先生于1933年11月2日在上海去世之後,由高冠天护送于同年12月12日回到广州,并於1934年2月10日12点在广州河南草芳播道会礼拜堂行礼,安葬于河南新凤凰该会坟场。其後,他的众多弟子、尤其是他的女弟子张在仪奔走呼号,声明其师高奇峰不仅是著名画家,同时又是大革命家,是孙中山领导的早期同盟会会员,是民国功臣,必须举行国葬。此议引起国民政府重视,并被采纳。这才有了1936年2月高柩由粤运抵沪、再转运至宁之事。1936年12月27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葬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古寺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亲自题写墓碑:“画圣高奇峰先生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