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八年级下《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2014-02-20 13:20:46)
标签:
转载 |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课前播放放歌曲《小白杨》(以同学们熟悉的歌曲为背景,为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作铺垫)
师:大家好!
(学生一时没反应)
师:怎么没人回应呢?(少数学生顿悟:“老师好”!)
师:(微笑摇头后说) 我是“我是发展性阅读”节目主持人——郭艳,欢迎大家来到“发展性阅读”比赛现场!我们参赛的选手分为两个大组,有请第一大组,为自己取一个响亮而富有吉祥象征意义称号 (结合生活,运用象征,为突破本课“象征”这一难点做准备)
生1:我们组取名为“祥龙队”,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我们组一定能在本次比赛中获胜!
生2:我们组取名为“兴盛队”,它象征着我们组兴盛强大,一定能战胜对方。
师:“祥龙队”、“兴盛队”,有没有信心取胜?
生:有!
师:今天我们活动的内容分4部分。(大屏出示)
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中的3个小内容,是我来讲呢,还是同学们自主解决?
生:自己解决
师:需要多长时间?
生:15分钟
师:新课标要求我们学会默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得少于500字。准备啦,同学们请结合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迅速默读课文《白杨礼赞》。开始了,各就各位,会了就举手,看最快的得用多长时间?
(生做好后自主举手)
师:最快的3分钟,4.5分钟时,绝大多数人完成, 5分钟,停!还不会的举手
(只有一生举手)
师:我有点不信,限时比赛虽集中精力,提高记忆能力,但我们班居然这么聪明,“祥龙队”请一起说说,作家作品中划横线的语句
生:“祥龙队”一起介绍
师:“兴盛队”不看书一起说,刚才“祥龙队”有人看书。
生:“兴盛队” 不看书一起介绍
师:“兴盛队”没一个看书,真不错。有没有南郭先生?请推荐一个最不爱发言的
(被推荐的同学站起来)
师: 会了吗?
生:(被推荐的同学回答):会!
师:同学们是看呢,还是做第二件事?
生:做第二件事 ——小组长介绍写作背景,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后补充,不会的可以看书了解
师:黑板上的同学写对了吗?(掌声加10分,注意:这四个大的比赛活动完成后,小组内的最后一名,请为我们听课的老师表演节目)
生:(再看一遍生字生词)不看课文,扣上资料,凭记忆把学到的生字、生词按学案上的5个步骤展示出来
生:两组各选两代表上台比赛写
师:同学们精力高度集中,累了吧?让我们看看绿色树木,调节一下视力(幻灯片出示白杨树图片)
师:请把你看到的树木外形描绘一番,并说说产生了哪些联想?
生1:树木的高大挺拔,让我想到了强大兴盛的祖国
生2:树木努力向上生长,使我仿佛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
……
师:同学们联想真丰富,遗憾的是没想起郭大侠——我
师:这是在西北极易生长的白杨树,课前播放的歌曲《小白杨》抒发了对白杨树什么样的情感?
生:赞美之情。
师:同学们看图片后,也表达了对白杨的崇敬与赞美之情,矛盾在观察白杨之后(用幻灯片在白杨树图片中间出示课题和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1猜测):赞美白杨树
(生2猜测):赞美人
师:到底赞美什么呢?别着急,郭大侠——我的降文十八掌内功心法来啦(大屏出示3心法)
生:读大屏3心法
师:下面请“兴盛队”的同学们精读第5自然段,“祥龙队”的同学们精读第7自然段,然后试着以内功心法三点为框架,列出该段的学习提纲. 生:各自独立列出该段的学习提纲.
生:小组讨论酝酿出一个新的学习提纲
生:师:小组按学习提纲学习、探讨该段后展示。
生:第五自然段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手法,写出了树的外形,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树的内在品质。作者写外形,紧紧围绕力争上游这一品质,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
生:第七自然段,由树的内在品质,揭示了要赞美的北方农民、边防战士、以及紧密团结,保卫祖国的军民……
生:这一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它不是“好女子”,然后又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生:这一段,连续运用4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层层深入,由赞美树到赞美人
师::作者是怎样由树写到了人?是人长得像树,还是树长得像人?
生:作者是先看到具体可感的白杨树外形。(师板书“外形”)
生:然后联想到它的内在品质。(师板书“内在品质”)
生:再联想到具有相似品质的人(师板书“人”)
师:运用象征,关键在于什么?
生:联想。(师在“外形”、 “内在品质”、 “人”之间加箭头符号,并在箭头符号上板书“联想”)
师:联想有因果、相对、相反,今天我们重点探讨相似联想
师:什么叫象征?
生:结合前面的内容,讨论后回答
课间休息作业
(生在玩的同时思考问题:1、观察任一感兴趣的事物
第二课时
生:齐读核心目标
生展示:下课布置的任务
生1:拿着粉笔激动的介绍它的外形、品质,并由此赞美了老师
(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不由自主为她鼓掌)
生2:第六小组的两位同学,迫不及待的举着小黑板上来了。她们就着小黑板,介绍了柏树的外形、品质,并赞美了柏树一样的精神。
师:作者为什么要借白杨树,礼赞紧密团结、坚强不屈,奋力保卫家乡的广大军民?为什么不借其它事物呢?
师:这是一篇经典散文,文质兼美,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欣赏(放视频朗诵)
生:老师,我可不可以围绕降文内功心法,对全文提问?
师:行!但请先抢答听录音前我提的问题(不平凡)
生:(听朗诵后生抢答)只有白杨树才能跟广大军民相提并论。因为白杨树有不平凡的生长环境、有不平凡的外形,有不平凡的内在美,所以要用白杨树,而不用其它的树。
师:刚才有同学要求对全文提问,我支持。你们可以小组内提问,组间提问,也可问我,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抛给后面的老师和评委吧!在牢记孔子“不耻下问”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上问
生:学生小组内相互质疑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抛给了老师
师:按内功心法及学习课文的方法和环节自主阅读袁鹰的《白杨》、生:自主阅读袁鹰的《白杨》后,自主探究能力测试题。
师:同一事物,为何礼赞的落脚点却不同
生:因为写作的时间、背景不同
师:课前同学们看白杨树图片后,产生的联想各不相同。同一时间,面对同一事物,同学产生的联想为何不相同?
生:因为个人的经历、情感不一
师:即使同一人,面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联想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又是为何呢?
生: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一样
师:通过探究,你有哪些收获、启示?
生:我们在学习中应有独特见解、思路。
生:俗话说,知识是死的,我们的思维是活的,要勤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相似联想的写作手法,关键是要勤思考、学会多角度思考,让我们的语文课活起来、让我们的思维活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活起来,尽快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师:(布置课外作业)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相似联想,畅想“圆”。请把该作业完成在作文本上,以供下节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