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新诗名作赏读(15):陈梦家及其诗

(2011-05-22 08:08:18)
标签:

中国

新诗

名作

赏读

陈梦家

一朵野花

再看见你

文化

分类: 新诗之旅

陈梦家(1911-1966)

  【诗人小传】

http://s4/middle/6290b3baha3d2b956c9e3&690  

     陈梦家与赵萝蕤                           

   70多年前,在国立青岛大学的“一多楼”上,闻一多的书案前摆着两张照片,他时常指着这两张照片对来访的友人自豪地说:“我左有(陈)梦家,右有(臧)克家。”

   陈梦家(1911-1966),笔名漫哉,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生于南京西城某神道院,世籍浙江上虞。8岁举家迁往上海。陈梦家年轻时深受徐志摩、闻一多的影响,16岁时开始写诗,成名作是《一朵野花》,20岁已是一位有名的“新月派”诗人,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1936年以前先后出版《梦家诗集》(1931,新月)、《陈梦家作诗在前线》(1932,北京晨报社)、《铁马集》(1934)、《梦家存诗》(1936)等专集。他所编《新月诗选》(1931)不仅囊括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等新月派代表人物的杰作,还发掘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卞之琳等人,在新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陈梦家在艺术上的成就,一直为文学史家们所称道。陈梦家自称最喜欢抒情诗,他的主要艺术成就确实在抒情诗上。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语版的中国新诗选本——《中国现代诗选》中曾选入他的诗。

   1936年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几乎全力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从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看,陈梦家才情高、学问好,风流潇洒,是古史界少有的美男子。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的成就蜚声中外,遂使其诗名不显。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1929年1月  大悲楼阁

                       (选自《梦家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阅读提示】

  《一朵野花》,通过对一朵野花的孤独而短暂的生命的体察,领悟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真谛。

野花孤独,却依旧“向着太阳发笑”,在醉人的春风里“轻摇”,多么自信,多么乐观——这就是生命的美。这不是井底之蛙的妄自尊大,而是直面残酷荒原现实的人生态度。

  淡淡的笔调中,透出几丝闲适自若,几分执著自信,既有宗教的高雅脱俗,又有自然的朴实无华。

我们看到的岂止是一朵野花?生命如花,被束缚在时间与空间范畴中的人类无疑是同野花一样的短暂和渺小。即使是渺小的、卑微的生命,也应该乐观而现实地生存着,亮出最美丽的自己。应该像那朵野花一样,不悲观,不自叹,珍惜生命的价值,在生命的充分实现中,在人生的生存搏斗中获得自我的超越,创造出完美的意境。

这首诗具有音律美,形式整齐,富于节奏感,适当的换韵又不至于单调,适宜朗诵。

  诗作发表后,得到了胡适等人的肯定,他在写给陈梦家的信中说,“我最喜欢《一朵野花》的第二节,一多也极爱这四行。这四行诗的意境和作风都是第一流的。”这对一个初入诗坛的新秀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励。

 

  【拓展阅读】

  希望恰在痛绝处生出,这首诗道出了诗人缠绵而忧伤的等待,和意料之外“再看见”的喜悦。

 

再看见你

陈梦家

再看见你。十一月的流星

掉下来,有人指着天叹息;

但那星自己只等着命运,

不想到下一刻的安排

这不可捉摸轻快的根由。

尽光明在最后一闪里带着

骄傲飞奔,不去问消逝

在那一个灭亡,不可再现的

时候。有着信心梦想

那一刻解脱的放纵,光荣

只在心上发亮,不去知道

自己变了沙石,这死亡

启示生命变异的开端,——

谁说一刹那不就是永久?

我看了流星,我再看你,

像又是一闪飞光掠过我的心,

瞧见我自己那些不再的日子:

那些日子从我看见了你,

不论是雨天,是黑夜

我念着你的名字,有着生,

有着春光一道的暖流

淌过我的心。那些日子

我看见你,我只看着

看着你在我面前,我不做声。

我有过许多夜徘徊在那条街上

望着你住的门墙,一线光,

我想那里一定有你;我太息

透不进你的窗棂。只有门前

那盏脆弱的灯好像等着,企望

那不能出现的光明!更惨的

那一声低的雁子叫过

黑的天顶,只剩下我

站立在桥下。那些日子

我又踯躅在大海的边岸,

直流泪,上帝知道我;

海水对我骄傲,那雄壮

我没有,我没有;我只不敢

再看见青天,横流的海,

影子跟着我走回我的家。

这些我全不忘记,我记得

清楚,像就在眼前的一刻——

那时候我愿望

是一支小草,露珠是我的天堂;

但你只留下一个恍惚,

踟蹰的踪迹,我要追寻,

我不能埋怨天,我等着

等着你再来,再来一次。

就算是你的眼泪,你的恨。

可是到了秋天,我才看见

一个光明再跳上我的枯梢

雪亮,你的纯洁没有变更。

我听到落叶和你一阵

走近我的身边,敲我的门:

你再要一次的投生。

我本来等着冬来冻死,

贪爱一个永远的沉默;

这一回我不能再想,

我听到春天的芽

拨开坚实的泥,摸索着

细小细小的声音,低低地

“再看见你——再看见你!”

十一月二十五夜半

 

(选自《梦家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点评】

   这首61行篇幅的诗,以流星写爱情,叙说着爱的逝去与爱情的复苏,略带苦涩的温馨恋情揭示爱情的深层心理;体会刹那即永久的人生哲理,心境何其达观。文艺作品受现实制约又超越现实,诗人陈梦家的心中始终具有飞离黑暗现实世界的情结,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一样,追求理想的世界,向往上帝的天堂。

虽有理想与现实冲突带来的痛苦失落,但恰似少年时代的憧憬与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李泽厚《美的历程》);如饮一杯山泉水泡的清茶,甜而不腻,苦而不涩,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绝没有凄苦哀绝的情调。

此诗想象力奇妙美丽,注重叙事性与抒情性、现实性与幻想性的组合;感情表达含蓄,情真意切,意味深长,激发人们对美与爱的倾慕与企望。

  【参考篇目】

   1.陈梦家:《<新月诗选>序》

   2.钱穆:《诗人陈梦家:最后一弯新月》

   3.赵萝蕤:《忆梦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