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团回忆之九---割麦子
一九七一年春天,我们连从宝格达山林场换防下山,来到锡林郭勒盟草原深处的贺斯格乌拉牧场。那里的主要居民就是牧民,他们以放牧为生。我们刚到时,那里没有农业,都是牧场,居民也很少。兵团战士来了以后,一下子增加了近千人,这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我们连队以农业为主,供应整个牧场的粮食和蔬菜。每年的春季,种一季小麦和油菜,春种秋收。在一条山沟里开垦近千亩的麦地,这里完全是机械化生产,春播时用播种机下种,到了除草季节,由飞机喷扫农药和化肥,到了秋收时,用联合收割机割麦子和油菜,再用汽车直接把麦子和油菜籽送到粮库。春种秋收由机务排全权负责,麦地里连队比较远,吃住都在地里。
麦子抽穗了,长麦粒了,麦粒鼓鼓的那是多么庞大的家族,株株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远方。风来了,麦浪一泼又一泼,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舞来。这块麦地有一个拐角,有十几亩地,联合收割机割不到,每年这个时候,连队都要组织人到麦地用镰刀割麦子,这也是麦地最热闹的时候。开镰了,人们弯了腰,刷刷刷,麦子在怀里跳跃,纷纷躺倒,像风吹过。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天,这十几亩的麦子就割完了。捆起来的麦子,一车车被运走了。
空荡荡的麦田,孱弱而宁静、恬然。土地是女性、母性的。被收割过的土地稍作喘息,便又开了新的孕育,反反复复,永无止息。麦粒堆成一座小山,融入了阳光、雨露、泥土和兵团战士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下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由传送带送进了粮囤储存起来,再由粮库分配给各连队。开饭了,我们从食堂里打出了热腾腾的馒头,这其中也融入了我们的滴滴汗水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