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男”
男,由“田”与“力”组成,意思就是用力耕田。农耕时代,诸如狩猎、耕种之类的粗重活、体力活,主要由男人负责。男人是一家之长,是家庭的顶梁柱。
中国传统社会有“三纲”之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又有“三从”之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男人与男人之间,权力大、辈分高者为尊;而在男女之间,男人仅仅因为是男人,就比女人尊贵。晚清学者刘师培指出:“自三纲之说兴,而为君者、为父者、为夫者,只有权利而无义务;为臣者、为子者、为妇者,只有义务而无权利,所谓论势不论理也。有权势者能论理,无权势者即不能论理。”(《攘书·罪纲篇》)他对恃强凌弱、男尊女卑之类的不平等现象或者观念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
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赵匡胤灭了后蜀,听说花蕊夫人是个才女,于是把她叫来作诗。花蕊夫人当即朗诵了一首《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七尺男儿本应浴血沙场,马革裹尸;兵临城下,竟然个个胆小如鼠,不战而降,难怪会被女人瞧不起。
许慎《说文解字》说,男,“丈夫也”。段玉裁注曰:“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一丈,故曰丈夫。”其实,所谓“丈夫”,是不能单以身高一概而论的。形体上的巨无霸,可能是精神上的侏儒;有的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他的品格与气节,却可能足以令人高山仰止。还是孟子说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