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说打灯笼
很多年前,过年的时候从三十晚上到正月十五,都会从胡同里传来孩子们唱的民谣声:“有打的灯笼都出来呀!没有打的灯笼抱小孩呀!金鱼拐子大花篮呀!一大一个灯呀!俩大一个灯呀!三大买个吉利灯。”
这“一大一个灯”说的就是一个“大子儿”能买一个的灯笼,是很简单的那种灯笼,用铁丝做龙骨,上面糊的纸,里面可以放上小洋蜡。三个“大子儿”买的吉利灯,做工麻烦一点了,要做成出很多角的蒺藜(吉利)形状,取谐音吉利灯。也有用玻璃做成的方灯笼,玻璃上画着红色的图案,放上洋蜡,透亮好,又不容易被风吹灭。其实在孩子们的心里,不管你是打什么样的灯,出来打灯笼才是最重要的。
胡同里孩子的喊唱声,就是召集令,屋里的小八已经急得百爪挠心了。去年的灯笼摔坏了,气得二奶奶就没给他买新的,只给他买了一把彩色小洋蜡。二奶奶手里忙活着,没腾出手来给小八换新衣服,平时等到了三十吃完晚饭,才会给他换上新衣服。小八换新衣服比别人晚,反正早穿上早脏,等到初一就没模样了。小八可等不了新衣服,他空身穿着棉裤棉袄,抓着几支小洋蜡和洋火就跑了出来,他知道今年奶奶不给他买灯笼,不过他早有准备,在放煤的小屋里,找出他藏在那的一个宝贝——漏了底的搪瓷大茶缸子,他躲在避风处点着洋蜡,放在茶缸子里面,照出来的圆光像手电的光。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是一年中正式打灯笼的时候。小八吃了几个饺子,就听见胡同传来了小伙伴的吆喝声。他溜下了地抓起洋蜡就要走,却被奶奶喊住了。也不知道奶奶从哪儿变出来的一个新的玻璃灯笼,小八美得差点乐出鼻涕泡来。他点着灯笼,心里这个美呀!他在小伙伴面前洋气地举着新灯笼,跑到队伍最前面,扯着嗓子唱道:“打灯笼了!烤手了!你不出来,我走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