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尊
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两位大师的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的儿子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也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其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不因选课学生的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拐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自尊,最终要达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否则自尊便成了自我娱乐。于是,在社会间,在人群中,就要想着如何去尊重别人。目中无人的装模作样,虚伪失真的故作姿态,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那些大师们只有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才具有表达自尊的强烈愿望,才使这种表达具有自我和刚烈的色彩。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于是,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自尊的最后方式。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被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摘自《钱江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