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窑湾古镇游记
标签:
新沂窑湾 |
分类: 江苏旅游 |
运河漕粮通南北
——新沂市窑湾古镇游记
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西南部的骆马湖北缘,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依托水运的优势,窑湾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在苏北段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明、清漕运鼎盛时期,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城门炮楼。窑湾古镇是商品和财富的聚集地,因此自古建有完备的防御工程,利用水道作为护城河,各要道口建有城门和炮楼。窑湾人臧纡青为清道光年间武举人,依奇门遁甲八卦迷宫为型,按五行金木水火土方位筑城门,建炮楼,在“S”型街道上辟深巷。分别以东西两大街为经,南北两条大街为纬,连通其他街道相互交错,并在各交叉口建过街楼一座,互相呼应,构成独特格局。
北城门号称“北门锁钥”,是进入古镇的必经之道,史料记载,1644年11月,明朝史可法曾在北门城楼击退来犯的清兵。窑湾历史上虽是一集镇,却一镇两辖,历史上地跨宿迁、邳州两县。以界牌楼为界,以东属宿迁管辖,以西属邳州管辖。位于镇中心的中心炮楼,四面镶嵌“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石匾额,显得地位显赫、极具气势。
商业店铺。古镇始建于唐朝初期,随着明清漕运和盐业的兴盛,昔日店铺栉比,商贾云集。街道青石铺面,沿街两厢货栈、钱庄、当铺、丝绸店、鞋帽店、药房、粮行、酒馆等鳞次栉比,有“苏北小上海”之称。当铺宝丰萃俗称“西当典”,由晋商曹中美创建于清光绪初年,四进院落,以质物贷款为业,民国初,拥有资本银40万两。
运河码头。伫立窑湾码头,再也看不见曾经的“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映入眼帘的是招徕游客的游艇和排列成行的打沙船,它们装满从骆马湖底打捞出的黄沙,通过运河运往各大城市。随着运河交通功能的萎缩,如今的窑湾早已繁华不再,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而接待四方宾客了。
曾作为皇家接待驿站的“龙舟驿”,尽管建筑精美,装饰豪华,却寂静无人,门可罗雀。只有大门外一副楹联在无声的诉说当年的盛况,“贡酒漕粮凤辇龙舟通御气;功臣幸使雁笺鱼素报佳音”。
宗教文化。晋商们修建的山西会馆所供奉的是武圣财神关羽,因此又挂门匾“关帝庙”,以壮声势。鸦片战争后,世界上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建商号、教堂,经商传教。窑湾天主堂始建于1909年,占地总面积18000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堂内可容纳500人同时作弥撒,是苏北地区最大最壮观的天主堂。
餐饮特色。窑湾桂片糕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窑湾甜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闻名遐迩;窑湾绿豆烧酒,有500多年的历史,用几十味中药酿制而成,曾被乾隆皇帝定为贡酒。绿豆烧酒、窑湾甜油已被入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窑湾船菜为苏北厨艺一绝,讲究“名、型、乐”,用“万事如意”、“日进斗金”、“福寿满堂”这些吉祥菜名给客人以祝福;用漂亮的艺术造型和色彩搭配,营造进食氛围;进食时伴奏旋律优美的小曲,使人精神放松,心情舒畅。
建筑之美。古镇三面环水,碧波粼粼,景色秀丽;院舍青砖灰瓦,楼阁亭台交错,房顶飞檐翘角,花木点缀其中,虽处闹市亦颇具园林之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