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连岛苏马湾游记
标签:
连云港连岛苏马湾 |
分类: 省沭中地学课程 |
踏浪迎波有神龟
——连云港连岛苏马湾游记
苏马湾深藏在两座山峰的臂弯之中,规模比大沙湾要小得多,得名于明末将军苏子恒牧马鹰游山的传说,苏将军因清兵入关,带着部属流落至此,屯兵牧马,劫富济贫,后人为纪念他便把这里取名为苏马湾。沿着卧龙栈道直至苏马湾的西北岬角,临海处建有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的观海亭,亭前一块“海天一色”石碑,景如其名,长风浩荡,海天茫茫。
苏马湾这里山高林密,两山环抱之中,一个围椅状的海湾向大海敞开,西侧地势高峻,怪石嶙峋,被称为千层岩景区。千姿百态、形状奇特的海蚀地貌,堪称“海蚀博物园”,分别象形取意命名为神龟探海、燕窝岩等景观。“群龟探海”因形似一群海龟伸头观日而得名,系海水冲击褶皱了的变质岩,沿褶皱的纹理形成一根根长短粗细不一的海蚀枝条,大潮时海水向群龟袭来,惊涛拍岸,掀起千层雪,群龟昂首向前,迎波踏浪,形象生动。
海蚀现象虽然沿海许多地方都有,但苏马湾却与众不同。我国沿海的基岩质海岸中,渤海湾周围以沉积岩为主,海州湾北部以花岗岩为主,浙江、福建、广东一带以花岗岩和火山岩为主,唯独连岛这个地方属于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应力和其它条件的影响下,成分和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构造更为复杂、形态更加多样,形成苏马湾众多奇形怪状的礁石。礁石表面有被海浪旋流侵蚀形成的凹坑,还有凸起的坚硬的石英晶簇,观察探索,让人大开眼界。
中央海岸沙滩似金,沙细滩缓,长100多米,潮汐平稳,是连云港又一处天然海滨浴场,在海湾水面的中心位置有一片大致呈方形的白色浪花区,我分析可能是来自海洋的波浪与圆弧形海湾反射波浪相交汇,如果海水中泥沙含量大的话,可能在这里会形成离岸沙堤或陆连岛。海湾东侧地势比较平缓,沙滩边的礁石上被镌刻“海誓”、“山盟”以便对对情侣到此留影,铭记他们“秦晋之约苏马湾,海誓山盟一世缘”的忠贞爱情。
在苏马湾海湾东南隅山脚下半边亭内,有一长6米,高1.5米的巨石,石上刻有碑文,为“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刻石的全文是:“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朐与柜分高顶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
金圣禅寺为连岛镇海寺的下院,史书上记载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国王的近族子弟金乔觉(俗称金地藏)驾一叶扁舟西渡大唐求法,途经鹰游山(即连岛),被连岛的风水宝地所吸引而登岸,韩国史料记载,金乔觉登岛后留下偈云:“楼禅九华,一叶航来,千五百年,普受镇海”。九华,即九华山,为地藏王道场;普受即修建镇海寺的方丈。金乔觉从西连岛登岸,然后通过运河、长江到达安徽的九华山,在那里苦修75年,化缘建庙,开坛说法,99岁圆寂,成为当地的开山祖师。信徒传说其为地藏菩萨转世,称他为“金地藏”。
为了纪念金乔觉和鹰游山的禅缘,2002年后人在苏马湾的山上建起了金圣禅寺,2004年4月4日开光,寺内供奉一尊铜质的地藏王菩萨。金圣禅寺背依青山,面向大海,让地藏王菩萨在他第一步踏上中华国土的地方,能够久远地眺望着自己的故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