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2015-11-22 17:09:19)
标签:

连云港

孔望山

分类: 江苏旅游

苍梧烟云起春秋  海州文脉在此山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2015年11月17日至20日,陪送我校老师到连云港市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参加“2015年江苏省高中地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得以游览向往已久的孔望山,进入景区先看到路边一个民居院落,传统风格的门楼,门联:“半山岩画别文野;一代龛图论古今”。板门半开,小巧的院落植有花树,几间平房幽静朴素,由于景区建设,居民已经搬走,人去室空,令人怅惘。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龙洞庵龙洞广场龙洞庵位于孔望山的东南坡,是进山第一景,掩映在斑斓的树木从中。建于北齐武平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其大殿正在维修之中,殿前一株古老高大的流苏树,极负盛名,由于其嫩叶可以制茶饮用,被当地人称为“糯米茶”树。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龙洞庵的西面极为龙洞广场,龙洞原为海蚀洞,是变质岩山体受到海浪长期冲刷,后又经龙洞庵的僧人稍加雕琢而成。洞口上方及右上方,标有“龙洞”、“归云洞”等名目,并冠以“第七十一福地”。这里地处海州古城东侧,是历代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游览题刻之所,洞外石壁上镌有宋、元、明、清历代石刻题勒24则,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有两则: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明朝林廷玉书的抹字碑。诗题为:看龙洞偶成》:“幻化起溟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诗后跋曰:明弘治十二年余以工科都给事中言   谪判海州,重九日闽人林廷玉谨识。跋文中有两行字刻后林廷玉觉得不妥,又命人凿去,成为今天著名的“抹字碑”。另一幅为明朝嘉靖年间的海州知府王同的篆书六言诗龙洞良霄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觞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也是重阳游览所题,字体古奥象形,耐人寻味。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石象、摩崖石刻。石象位于孔望山西南部山麓,是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凿而成比一般真象的躯体还要大的多。象身东侧以阴线刻隶书体“象石”二字。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有一个平面浅浮雕象奴,头束椎髻,双脚带有脚铃,右手持一铁钩。据称为我目前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佛教摩崖造像位于石象西侧,孔望山南麓西端的断崖上,分布在东西长 18米,上下高约8米的范围内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成于东汉,距今近两千年,雕琢年代早于敦煌200年,历史学家称其为“九州崖佛第一尊”。我感觉石象和摩崖造像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东汉佛教传入我国早期活动所遗留。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乘槎亭、孔子望海。参观完石象和佛教摩崖石刻,我们向山顶攀登,途中经过乘槎亭,此亭始建于宋代,取张骞乘槎仙化故事命名,为古代文人墨客登临观海之处,苏东坡曾来此游览赋诗。伫立四望,山峦起伏,秋色五彩,海州古城形势一览无余。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孔子望海的雕像位于山顶,《舆地要览》载,“孔子问官于郯子此登山以望东海,故名。关于孔子登山望海,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当年孔子来郯子国,准备向东夷人传播“礼乐”,即关于礼貌的学问。当时孔望山为大海包围。孔子登上孔望山,看到山下海滩上有无数招潮蟹在不停地挥动大螯,向前爬行。孔子非常惊讶,以为这些螃蟹正在向他挥手致敬。他转过身,对身边的弟子说:这里连螃蟹都知道礼貌,我还有什么可讲的呢?于是便起身回鲁国去了。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石蟾蜍。从山顶下来,观赏块石磊磊的花岗岩山地地貌,植被是栎树和黑松等组成的混交林,山路两侧的石壁上随处可见古人游览题刻,其中有苏东坡的《次韵陈海州抒怀》,不过看起来象是新刻上去的。下得山来,由龙洞广场向西寻觅金乌石和蟾蜍石。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连云港孔望山游记

蟾蜍石位于孔望山西南部的山麓冲积扇的前缘坡地上,与金乌石遥遥相对。正在奋力向上爬行,似乎也要登山观海,雕刻手法如同石象,利用出露地表的山石,随形圆雕,粗犷传神,动感十足,其雕刻时代可能与此石象同时期或更早。古人在此雕刻蟾蜍肯定不是在艺术创作,是用于祭祀还是镇海?我从古人的太阳中有金乌太阴中有蟾蜍的概念中,感悟出两千多年前这里海水荡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浩瀚场面,想象着眼前这破落丑陋的蟾蜍,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代表的是海上升明月的美丽景象!

沧海桑田,山还在这里,石象、蟾蜍还在这里,我来了,我感动了,真有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