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台湾省旅游景点对联

标签:
港澳台景点对联旅游 |
分类: 汉语言文学知识 |
香港、澳门、台湾省旅游景点对联
一、香港旅游景点对联
青山禅院联
十里松杉藏古寺;
百重云水绕青山。
【题解】青山禅院位于香港新界屯门西青山山腰,又名青山寺。初建于东晋,位于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游人甚众,为香港三个古刹之首,是香港佛教的发源地。
【简析】香港为世界繁华之地,闹中藏古寺,更显出青山古寺之清幽,有“日色冷青松”之趣。上联写近景、静景,将自然景观与千年禅寺结合起来,显得宁静肃穆。下联写远景、动景,四面云雾缭绕,无限空阔,水环波涌,使青山很有气势。上下联相互配合,相互映衬,使云水松杉环绕的青山禅院超凡拔俗,气象万千。
新界长山古寺联
长亭惜别,古道瞻歧,雨笠尘襟人日日;
山鸟鸣春,寺花送晚,烟钟风磬我年年。
【题解】新界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部分。长山古寺位于新界打鼓岭坪輋禾径山山麓,地处古代往返广州的交通要津,昔日旅人往来不绝,是驿站遗址。
【注释】①长亭:《唐宋白孔六帖.九馆驿》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饯别的地方。②歧:即歧路,岔路。③雨笠:遮雨用的竹篾编的帽子。④风磬:即风雨声中传来僧人念佛的磬声。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也可用石制成,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简析】这副古寺联很有特色,它不同于一般寺庙联多讲佛论道,充满宗教气息,而颇具有人世间的人情味,以世间人生之艰难反衬寺庙的脱俗,禅修的妙境。上联怀想当年驿站的人情物态,生动描绘了迎来送往的画面。“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诗)。这里首句便从“长亭惜别”说起,点染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惆怅气氛。“古道”句犹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所描绘的“远芳侵古道”的意境。瞻,望。歧,岐路。雨笠尘襟,形象地刻划出在烟雨迷濛、尘土飞扬的古道岐路上送别离人的情景。“人日日”三字,饱含万般辛酸。人伤离别,何况“日日”都有人如此。下联思绪回到古寺,场景遽变。从离情别恨的境界突转到“山鸟鸣春,寺花送晚”的明媚佳丽的氛围中。结句的“烟钟风磬”,比喻佛祖觉我如云烟迷途中的钟声,任凭世间风云变幻,我自陪伴磬音安心念经。并与鸟吟春、花送香的描写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末尾“我年年”三字,点明了寺庙生活年年如是的涅槃寂静,与上联人们匆匆送往迎来,形成强烈对比。写行旅跋涉之苦,寺僧的清修,意境清新绝妙,引人入胜。联中分嵌“长山古寺”四字,天衣无缝。
二、澳门旅游景点对联
妈祖阁联
春风静,秋水明,贡士波臣知中国有圣人,伊母也力;
海日红,江天碧,楼船凫艘涉大川如平地,唯德之休。
【题解】妈祖阁位于澳门半岛西端,又名妈阁庙,是澳门祀奉海神妈祖的庙宇。始建于1488年。妈祖又称天妃,是护佑航海平安之神,相传旧时航海时,船中设妈祖棍,若遇大鱼、水怪欲靠近船时,即用妈祖棍敲击船舷,使其不得靠近。四百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于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间神庙,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是指庙宇,故此答称“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注释】①贡士波臣:贡士,文人,清代会试中录取者称贡士。波臣,亦称波神。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伊母也力:指妈祖神的神威。《元史.祭祀志五》载:“南海女神惠灵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庙称天妃庙、天妃宫、天后宫等。②凫艘:即凫舟,鸟形之船。或言船如水鸟。唯德之休:是妈祖美德带来的福祉。休,美善。《书.太甲中》:“实万世无疆之休。”
【简析】澳门妈祖阁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至今香火旺盛,以“妈阁紫烟”著称于世。妈祖为沿海居民共同祀奉的海神。本联以描述海域澄明,波澜不兴,歌颂天妃的神功伟业,表达了航海者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望。
松山风雨亭联
松风送抱,正荡胸怀,近看镜海光波,莲峰岚影;
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妈阁钟声。
【题解】松山风雨亭位于澳门半岛。半岛最高的小山岗上还有葡国所建的松山炮台、灯塔等。现已建成澳门规模最大的松山市政公园,为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注释】①松风送抱:松风,梁简文帝诗:“城傍疑复道,树里识松风。”送抱,《南史·张元传》:“充与王俭书曰: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松风送抱是指风从松林间入人的怀抱。 ②镜海:形容大海水平如镜。 ③莲峰:美称山峰,秀如芙蓉。 ④岚影:岚,山林中的雾气。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诗:“瀑布沙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岚影,指山林树木在云雾笼照中呈现出的奇异景色。 ⑤山雨欲来:唐许浑《丁卯集·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⑥青洲渔唱:青洲,指长满青草的小洲。渔唱,指渔民们互相唱和的歌声。 ⑦妈阁:澳门妈祖阁,又称妈阁庙。
【简析】这副对联采用轻描淡写的手法,直述风雨亭的景观,如同观赏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它采用了互相衬托,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上联写的是静,它将山峰,浩海风光融为一体,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无边大海象一面镜子,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美丽的山峰,葱郁的树木,在云雾的笼罩下,变化莫测,气象万千;海风从松树间扑入怀抱,散发出阵阵清香,荡漾着人的胸怀,给人一种气势壮观而又庄严静穆的感觉,把人带入蓬莱仙境之中。下联写的是动景,描绘的是山雨欲来,游人停步躲雨时的情景,把从长满青草小洲那边传来的优美渔歌和妈阁庙传出的嘹亮钟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渔歌互答、钟鼓和鸣的动人交响曲,令人读之,心畅神怡,置身瑶台,乐而忘归。这种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对联产生出较高的艺术效果,倍增诗情画意。将“松山”、“风雨”嵌于联首,引领全联,有浑然一体之功效。
三、台湾旅游景点对联
台北市武圣庙联
佚名
武威华夏良将军,扶汉于三国;
圣著春秋善读者,推公第一人。
【题解】武圣庙与“文庙”相对,明清时称祀奉关羽的庙为“武庙”。民国时对合祀关羽、岳飞的庙也称“武庙”。 台北新庄武圣庙俗称关帝庙,创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距今已有二百四十余年历史。新庄武圣庙奉祀主神关圣帝君,是台湾北部地区最早亦最大的武庙。
【注释】①武威华夏:传说中的关羽,为人忠义,武艺高强,遂被神化,全国各地多立庙祭祀。②《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③第一人:传说关羽曾夜读《春秋》。
【简析】关羽是中华民族尊崇的英雄武圣。此联对关羽的文治武功给予极高的评价,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武德的传统文化心理。
郑成功庙联
丘逢甲
由秀才封王,柱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作者】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祖籍粤东嘉应州镇平(今梅州 蕉岭县)人,光绪15年(1889)登进士,是清末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题解】郑成功庙位于台湾省台南市开山路。又名延平郡王祠或开台圣王庙,是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祠庙,始建于清初,名开台圣王庙,乾隆时扩建。光绪元年(1875)清廷赐郑成功延平郡王称号,再行扩建,改称延平郡王祠。
【注释】①由秀才封王:指郑公封王之事。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南明福王朱由崧时监生,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封为延平郡王。②驱外夷出境:指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1661)进兵台湾,于康熙元年(1662)驱逐荷兰侵略军,收复全台湾。
【简析】全联赞颂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事功,上下联仍有分工。上联写他前一段抗清,下联写他后一段驱夷,即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一是“柱持旧河山”,一是“开辟新世界”;一重在过去,一重在影响未来;上联赞扬他的功绩,下联提出对后辈的希望:对郑成功作了全面的肯定和颂扬。联语称颂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鼓励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存疑】另有作者为唐景崧之说。王凯泰题郑成功庙正殿联:忠节感苍穹,大海忽将孤岛现;经纶关运会,全山留与后人开。
赤嵌楼联
佚名
海晏河清昭至德;
风恬浪静荷神庥。
【题解】赤嵌楼位于台湾省台南市,赤嵌街与民族路交叉口。其址原为明永历四年(1650)荷兰入侵者所筑的“普罗文查”城堡,旧志称“赤嵌楼”,郑成功攻克赤嵌楼后即以此地为办公之所,改为“东都承天府”,作为全岛最高行政机构。清代因毁于地震,在原址另建海神庙和文昌阁,仍合称赤嵌楼,现为台南市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具有我国典型民族风格的著名建筑,台湾省一级古迹。“赤嵌夕照”为台湾八景之一。
【注释】①海晏河清:大海平息,黄河水变清。多用于旧时形容天下太平。昭:彰明。至德:最高的德行。《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②风恬浪静:即风平浪静。恬,安静。荷:承受。神庥(xiu休):神仙荫庇之恩德。庥同“休”。
【简析】此联作为海神庙的楹联,通过对海神妈祖的歌功颂德,表达了信徒的敬仰感激之情。通过期望至德的贤者,治理出理想的社会,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