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大昭寺游记

标签:
拉萨大昭寺旅游 |
分类: 外省游历 |
公主慈悲传释教
——拉萨大昭寺游记
2012年8月6日下午游览大昭寺,它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时期,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松赞干布为供奉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建造了大昭寺,为供奉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建造了小昭寺。作为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站在大昭寺门前小广场上,可以看到大昭寺大门的全貌,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是坐东面西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前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和一棵大树。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据传碑的旁边有一棵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的柳树,人称公主柳,可我怎么看都不是柳树,分明是一棵高大茂盛的杨树。
大殿是1400年前的古老建筑,内部呈回字形结构,中间供奉两尊体量巨大的佛像,周围一圈墙壁上开十几个门,里面是相对较小的佛堂,供奉藏传佛教所敬奉的佛像和各个教派的历代宗师,排列有序,济济一堂。人们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参拜,一圈下来就等于浏览了藏传佛教千年的传承发展,及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佛像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传佛教的精髓,千百万佛教徒的信仰中心。这里面有一个大小昭寺修成后不久,两尊释迦牟尼佛像互相换位曲折的历史故事。
从大殿出来,沿着大中庭西面的楼梯,登上入口南侧房屋的二楼屋顶,从这里远眺布达拉宫,拉萨市的山川形势、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俯瞰大昭寺中庭的建筑格局,大殿的金顶建造得最高大,可正在维修中,但建筑单位善解人意,在覆盖的帆布前张贴了一张照片,大殿的四个金顶都是汉地的单檐歇山式,覆盖着鎏金铜瓦,四角雕着摩羯鱼和火焰珠宝。金顶上排列着3个精致的金瑞,代替了汉式建筑的吻兽,这也是大昭寺的一个特色。
而我们立足的入口处,南北两侧的楼房都是藏式的碉楼,楼顶是平台,可以近距离的观赏大昭寺入口屋顶的装饰物。建筑的檐墙采用降红色的藏族传统建筑材料边玛草,它是藏式宫殿建筑色彩的象征。屋顶的雕塑中间是金色的法轮和两只卧地仰视的金鹿,这是藏传佛教的标志。法轮代表佛教,金鹿代表虔诚的信徒。金鹿法轮,用以表示“佛法如转轮,永不停息,释迦传法,众生皆听,佛法无边”的意思。两侧矗立着金色的胜利幢,胜利幢也叫金幢、宝幢。原是古印度的一种军旗,是胜利凯旋时举起的旗帜。后被佛教引用于法事活动中,标志着佛法庄严,战胜恶邪蓬勃发展的意义。圆柱形胜利幢上披有层层叠叠飘锤的色彩缤纷的丝绸帐帷并悬挂着众多珠宝。其底部饰有波浪形状飘扬的彩色丝绸帷帘,上半部饰有虎皮帐帷,象征着佛陀战胜一切“嗔”与“蕴”。胜利幢有佛法永固,事业有成的含义,屋顶四角插有四面胜利幢,象征着佛陀战胜四魔的胜利。
从大昭寺出来,随着熙攘的人群按顺时针方向转了八廓街,商店鳞次栉比,既有藏族同胞的生活用品、佛事用品,也有大量的旅游纪念品。反映出八廓街的三大功能:围绕大昭寺的转经路、藏民的商品集散地、游客的购物中心。当然也是我欣赏藏区社会文化的最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