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
(2010-10-16 09:30:34)
标签:
杂谈 |
《分一分》
教学内容:P55—56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初步培养儿童的分类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按一定标准(颜色、形状等)给物体分类;
3.初步了解分类的要求和方法;
4.指导学生自定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重点:
学会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三个口袋:1号袋内有几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卡片;(学生的学具)
2号袋内有几片颜色、形状不同的叶子;(老师准备)
3号袋扣子和一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你们认识过物体的颜色和形状吗?谁能说出老师手里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二、学习新课
在教师指导下,将一组图形按形状、颜色分类,从而初步了解分类的要求和方法。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不错。下面,我们要把形状相同的图形摆放在一起。每个组都有一份图
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明白要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师:(指着黑板上学生摆的)大家都是这样摆放的吗?
这三个图形颜色不一样,为什么放在一起?(学生:因为它们形状相同。)
教师:因为老师要求把形状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那就不考虑颜色或其它情况。(板书:形状相同)
教师:如果把颜色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该怎样摆?(一个学生前边黑板上摆,其他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教师:(指着黑板上学生摆的)大家都是这样摆的吗?这个是三角形,怎么和圆形、正方形放在一起?
回答:因为它们颜色相同,所以放在一起。(教师板书:颜色相同)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大家做的事情可不简单这和观察、比较一样,也是认识物体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分类。(板书)
第一次,我们按形状把图形分成了三类;一类是圆形,一类是三角形,一类是正方形。
教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按形状分了几类?
同学们练习复述。
教师:(指板书)第二次你还可以怎么分类?
要求学生说出这是按颜色把图形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红色,一类是黄色,一类是蓝色。[先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复述。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条理。]
教师总结:从上边的分类活动中可以看出:给一些物体分类之前,首先要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再想一想根据什么标准分类(比如是按颜色分还是按形状分,或是按其它方面分类),然后再依据标准分类。一次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
2.出示2号袋:练习给叶子分类,进一步明确分类的含义及方法。
教师:我这里有几种植物叶的标本,看看大家是不是能用刚学到的方法为这些叶子分类。
组长把图片收回1号袋中,从2号袋中取出这几片叶子,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是什么植物的叶,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学生边观察,边互相交流认识。教师了解学生的观察情况。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老师小结强调:(学生应该知道有大小不同、黄色、扇形的银杏树叶,大小不同、红色、圆形的黄栌树叶,大小不同、绿色、掌形的槭树叶,大小不同、绿色、卵形的苹果叶。)
教师:了解了这些叶子的特点,我们根据什么标准给它们分类?小组同学一起想一想。
教师:根据你们的想法,给这些叶子分类。边分类边想应该怎样向大家汇报你们的分类方法。
教师:(启发)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标准给叶子分类的,分了几类,每一类都有什么叶子。
教师小结:刚才这几个组给叶子分了类,虽然他们定的标准不同,但每一种分类都是只有一个标准,或者是按颜色,或者是按形状,或者是按叶柄长短等等(板书)。
三、巩固扩展
学生观察,教师有节奏地提示(让学生从颜色、形状、材料、图案、扣眼数、扣眼位置等方面去观察)。[为确定根据什么标准分类打开思路。]
4.教师板书并总结,学生观察记录表。
5.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