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的书房】文字的死亡

(2010-07-05 00:04:35)
标签:

教育

说文解字

玛雅文

民间戏剧

稗官野史

杂谈

分类: 心的书房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37ZHE1SIGG.gif 书房

 

 

 

           文字的死亡  

 

 

                      

 

 

 

 

           


        

        http://s3/middle/628ee5b2g8a8ed2cb3dc2&690

      http://s1/middle/628ee5b2g8a8f44638300&690


    文字的死亡,最经典的判法,就是“无声”了。文字读不出“声”,就等于是“文字的植物人”,光具形象而没有“声与意”,离“懂”,离“被理解”就会很远。但有旁注时,就有如“生命的辅助器”延续着“文字的生命”。

   拜现在科技之赐,很多古代很难保留的,现在就易于保留了。文字的“声神”,是让一篇文章得于出色,得于保留的原因。

文字的“声神”的保留是不让“千古绝唱”发生的最佳方式。这是古乐让人神往,古文让人神怡之处。在物欲横流的世代,我们得感激对于“文字生命”不遗以力的保护的文人雅士,稗官野史,民间戏剧...,让我们得以一窥“文字精神”的流传.这是文化迷人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说文解字的“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把“文字的出生”说明白了。文章成就了“文字的生命”,延续了“文字的生命”;“声神”让“文字”与“文章”可以“永生”,这是我们该注意的。

很多的古文明,例如埃及的楔形文,巴比伦文,玛雅文...,由于“无声”的留存,就等于“死的文字”,没人能解读。语言与文字是相互相成的,别让“无声的语言”成为我们的学习方法,教育方法。语言、文字、绘画、音乐...都有他的“神”在。意境的“灵”让沟通活跃起来,让生命充满活力。愿我们都能“精神不死”。

 

 http://s1/middle/628ee5b2g8a8f44638300&690

兹附上许慎“说文解字”的序:

 

http://s14/middle/628ee5b2h8a76dd12bbad&690

 

 

 

     http://s1/middle/628ee5b2g8a8f44638300&690

http://s15/middle/628ee5b2g8a8e886784be&690
                 

       

   http://s1/middle/628ee5b2g8a8f4463830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