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书房】读出“经”“神”来
标签:
神韵释义词意禅悟奥修校园教育杂谈 |
分类: 心的书房 |
读“四书五经”,或者是“读经”的倡导(论语、老子、庄子、弟子规......),在有些人士的努力下,已经有一段期间了。“读经”不需注重“释义”,这是对的。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奇怪,一向倡导“思辨”思维的我,竟然认同“读经不释义”的“读经”方式。这是一种体悟。
读出“经”“神”,更大的是意味着,是由“经”的“声”与“神韵”来穿透“心灵”,与自然,与宇宙共同的交会与交流。举个例来说,我们读《孙子兵法》:“天”、“地”、“道”、“将”、“法”;我们可以感受它讲了“兵法”上,首先要注意的5件事;如果我们“聚焦”在5件事,这个“5”上,就窄化了它(这是有些试题的引导读书的方式之一)。
我想我不要解释太多如何的把握【读出“经”“神”】,而把大家都弄迷糊了。总之从“声声入耳”启“神”,从“自然界”去体“神”,每次去体会“声”“神”的意,就是与“经”的“神”在交流;他人的释义只能助长我们对“经、神”的理解与误解(可能是助我们理解,也可能让我们误解了)。直接的读任何不释义的“经”,我们更能接近“神”。最直接的例子,例如读“般若波若密多心经”我们大多不甚解其字面的字义,却能接受它的“神韵”。
“诗”是最能“传神”的文字词汇。所以我很少会去做“诗评”;我尽量的去领会“诗的神韵”。每篇文章都有其“神韵”,都在传递作者的“神韵”,这是它迷人的地方。有些“神韵”撼动人心,有些“神韵”如芳草,都有各自的芬芳。相同的“神律”就能共舞;不同的节奏就会擦肩而过;无需惋惜也可眷恋,只在于“心领神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