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书房】人生的苦果

标签:
哲理苦果工程数学知书教育校园杂谈 |
分类: 心的书房 |
|
只是自己想想苦果真的都是自己决定出来,唯有提升自己才能离苦得乐,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超然,脱俗。一切都是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感悟。或许有人说我说的太理论化,实践的标准太高了。也许我展现的是哲理性的思辨过程,而不是有意的在说“理”。“理”很多人都能懂,但支持去做“理”的行为,却是个心理需求。或许我们可以不加思索的就会去做我们“习惯”的事,但对于“新的行为”的启动时,往往会欠缺“支持”。有可能来自于还没想透,有可能来自于还没有“迫在眉睫”的压力...。然而往往“迫在眉睫”时我们通常是更没有时间,更没准备的匆匆行事。所以我在想如何能调动人很想去“行动”而不是单单的“知书答礼”,这就需要有“支持”行为的理由:“有好处,并知道如何开始”。
在我学习新的“资讯程序”(软件)时,第一个碰到的问题都是如何开始。有时看了书,或是看了机器的操作说明书,都还不知道如何开始。(只能怪自己的悟性太差)但也练就了动手理解文意(说明书)的习惯。这是学习理工科的好处之一吧!(我学的是机械工程)。
很多时候,“书”是看不懂的,教授教的也不太能理解。就会怪自己的领悟力,与智力真的是有问题,所以在不服输的精神下,自己苦读,看能不能理解“书”在讲什么,教授“教”了什么?
“懂了”,“会了”是自己读书时最喜悦的事。而能“突破”是关键。为何能“突破”呢?就在于比较方法。当时同时看了5本不同教授的原文(英语版)“工程数学”,终于了解到“多看”的意义与“不同方法”的哲理。实践才能成就“理解”与“懂”。这算是我的人生的苦果之一吧!谁叫自己天赋不够聪明呢?
人生的苦果很多,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是常常“被误解”。心理没有“哪个意思”,行为被解释为“哪个意思”。例如“生气了”不想说话,不想说生气时不该说的话(深层破坏情感的话),也会“被误解”不会沟通,不想沟通...。例如,制止他人在“生气时”不要说话,也会“被误解”,不尊重“他人的发言权”,“不能沟通”...。或是“礼的行为”不到位,就会“被误解”为“忽视”。或许我不是“被误解”,而是“被感受”是这样的人。总之“苦果”一定与“自己”有关。所以述说“苦果”的事实,不如学会“宽容”,学会“提升”,学会“沟通”,学会“付出不求回报”...。不是为了要“超然”,只是为了让自己“会活”。
人生的苦果,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更甚的是又去做能力不及的事。所以呢!就以分享来表示自己很“积极”的上进,并且做着“能力能及”的事,希望快乐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