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书房】醒了

标签:
育儿早教噩梦书房课本教育校园英语学习 |
分类: 心的书房 |
http://s16/middle/628ee5b2h839ae37486df&690
在读张德芬的《遇见未来的自己》,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人认识自我,解救自我的过程与指导。其中【苏醒】是重要的过程。人的一生,20岁以前,有的人苏醒的早,有的人在20岁以后在经历过一些事之后才苏醒;有的人终身没有苏醒过,一直在梦中度过了一生;连解救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如同坠入噩梦里,怎么也醒不来;即使被惊动了,还是噩梦缠身,没能醒来。怎么让自己【醒了】呢?远离那缠身的噩梦呢?接受教育,修身养性都是已有的共识,也被传播着。然而置身教育的泛海中,提升教育的理念,提升教育的方法,或许能突破【教育制度】的噩梦?
最近在辅导一位3岁的孩子的早教学习与一位8年级的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与英语学习,深深的感触到,孩子的【教育噩梦】在于【文化】的提升。看到孩子的优良素质在【不适合的期望中】与【不适合的教育试题中】无意识的架设了孩子的学习障碍。成人们的【没醒】,就没有办法让孩子远离【没醒】的束缚。
http://s1/middle/628ee5b2h738f7d7ef020&690
http://s10/middle/628ee5b2h738f7db8d3f9&690
我们很容易因为【半资讯的传播】,让我们再次的沉沉入睡于【教育噩梦】里。我们到底该醒什么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说的是孩子的天赋有其自然的天赋,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孩子【铺路】让孩子自己走,而不是替他走。我们会期望孩子像同年龄的某某孩子一样的优秀,或是更优秀以满足成人们间的闲聊上的夸耀与攀比的乐趣。或是期望孩子能表现超龄的成熟与超龄的优秀。这都不是早教的目标。早教的目标是协助孩子养成一些我们认为需要的人生生活里,享受与欣赏高级快乐的习惯,例如阅读的习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欣赏艺术,熟练,运用身体的记忆等等。(哈佛课程里给生命贴上价格里:高级的快乐需要培育的,而这个可以带给社会更多的效益)。这才是早教的正确目标。
教育的试题是测验学生学习了多少,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多少?当我看到了这位学生的(英语,数学)试题的结构时,我深深的倒抽了一口气,我没看到任何的一题是从课本上可以找到的句子,或例题。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在断送孩子的模仿学习的过程,我们在断送一些脑力未受早教开发的孩子的学习自信,我们在揠苗助长。学习是有过程的,期望不能给予孩子任何有益的协助。创造力的培养是模仿了很纯熟了的自发性的创作,是观念的形成培养,与勇于交流的自信的培养,不是不要模仿,而是模仿中找寻新意的习惯的培养。
试题的结构,应该是80%课本的内容,20%课外的承接的内容。举个例:英语的试题结构:生词的用法,句子的结构,文章阅读,听写,80%是课本的内容以固化课堂上的学习以取得学习的自信,20%的课外承接以激励更广的学习,这样能照顾到资质中等,中上的学生(80%的人群资质),也能照顾到资质卓越的学生的需求(分数可以不是以100分,可以是120分,排名更是可以不公布,但个别的成绩是需要给予的,以激励纠错订正)。数学题也必须有课本及习作的例题(60%,固化学习自信),课本及习作的变化题(20%,固化观念),20%的课外承接题(深化数学观念)。全盘的新题,脑力未经开发的学生,如何能从模仿中进步。或许我们是为了避免学生抄题不作题的弊病,但是学生能抄题了,就是在给学生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学习的自信。
我们不得不好好的想想,及醒醒我们自己,我们在为孩子铺什么样的教育之路?选别学生,教育学生,我们真的是用心了吗?我们对我们的生活用心了吗?我们成人们【醒了】吗?还是继续的让【梦】过了一生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