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6~12岁的数理学习引导

标签:
成功公益家庭成长家庭教育健康教育经济人文生活文化例如:高考 |
分类: 学习之道 |
大部分的儿童数理学习的天赋都被计算能力给折煞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我在教导儿童学习数理时,通常会用自然数与整数来减少计算的困难度。有时我常常在想,数理的教育是在教会学生,还是在制造挫折给学生。教育是满足成人的功利,还是在满足孩子学习的需求。我们常常会认为加上难度,制造特殊就能吸引人的眼球。有如特技表演的难度可以令人赞叹。但学习需求是为了给人赞叹,还是学会运用知识创造人生呢?
我认为学习数理的过程中,有三个必须突破的瓶颈:一个是教材的浅中深的引导的改革,这个是需要观念上的突破的(教科书观念上的改革突破)。举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例子,就该用自然数或整数来实施计算,因为计算是浅层次的数理,不是学习的重点。重点是引导建构清晰的概念,引申运用到生活之中,并能生长出新的知识(火柴盒的表面积,外壳与内盒的表面积的求得,很生活化)。这里以自然数的浅,来避开计算的繁复,以引申运用概念,把学生带入中级的数理层面。再鼓励学生测量升旗台,运用掌握的概念计算出瓷砖使用量,这就是深化和突破。以集合的深度(长方形的集合,将一小片的集合成一大片的面积,再运用到表面积的集合)来考验对数理深度的理解。既生活化,又有深度的引导,才是在教导数理。以往的社会形态可能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现在一切都能用科技取代计算力了。
第二个需要突破的瓶颈,就是要常用绘图来表达数理的观念。数理是一个符号学,图像的递移概念,后来由于数字的产生,又把大部分的数理导向了计算。数理需要的是理解如何递移与表达递移的变化。能够用图画看变化,就是数学。我常常在教导数理理解时,用画画来表达文字的描述,这样才是在学习数理。
第三个需要突破的瓶颈,不需用刁钻的题目来测试数理能力。数理的题目能够让90%的学生,都能从教科书上学会,并考得90分,才是真正好的题目,好的出题,是给于学生学习自信的好题目。突破题占10分,15分已经可以鉴别学生的数学才能了!
我们常常是为了鉴别学生的学习勤奋度,而不是鉴别天赋能力来制定考试题目的。因而【在考试上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就变成真理了。鉴别天赋能力来的考试题目,不是刁钻题而是深入题,生活运用题,科技引用题;这才是在鉴别未来人才的题目。
想想我们的教育是真的为了造就人才,还是为了成人们(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荣耀,教育官员的自肥,教科书店荣耀...)的功利呢?
学习自动自发了,有兴趣了,学习一定是会勤奋的,但给于的鼓励是什么呢?最好的鼓励的就是成人们开拓的百业,让莘莘学子们能站在成人的肩膀上,在百业上创造辉煌的经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