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校共育探索7】做社会进步的小蚂蚁!

(2010-02-03 21:50:59)
标签:

教育

文化

公益

成功

文学

文墨

人生

家庭教育

校园

心灵

艺术

育儿

杂谈

分类: 家校共育

       

       http://s1/middle/628ee5b2g7eac48fafd40&690


  http://s4/middle/628ee5b2g7eacd55ca2b3&690

   看了博友的一篇博文,里面描述了二个社会性格迥异的例子,一个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社会实例,一个是汲汲营营想方设法巧取豪夺,不择手段获取利益的社会实例。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迥异的社会性格取向呢?

 

      http://s2/middle/628ee5b2g7eacdcaa5a41&690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初始喜悦心的满足经验,是造成这样迥异的社会性格的原因。人的最初始心理的满足是由哭闹的方式获得时,例如幼年时的孩子是以哭闹的方式向父母索取所需的,父母看到幼小的孩子哭闹就会心疼或心烦,所以会即刻满足他的需求,甚至会给予超过他希望的。因为不能沟通,父母是会尽其所能的满足,幼小的孩子无意识得到的信息是,哭闹可以有好处,甚至可以得到更多,常此以往就会很容易的养成汲汲营营,想方设法,巧取豪夺,不择手段的获取利益的性格。因为这种内心的喜悦被满足,是透过原始的劣根性的手法获取成功后不断强化演变来的。这样的性格养成过程,没有努力,没有学习,没有关怀与关注的心态,没有教育的经验在心中驻留,没有在记忆中留下公益分享的刻痕。

 



 

   若在性格养成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满足与内心的喜悦心的经验是透过关注,关怀,交流,与调整的努力来取得的,性格中的记忆刻痕留下的是努力与成就给予的喜悦心的满足,就能在长大之后去关注公益,关注分享,担起社会的责任。也会自然的产生爱国,爱家,爱亲人的孝悌性格。在人生中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友善和谐,历练出有

有谋有仁有智的性格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不是用言语的教育与宣传就能取得很好成效的,要在生活经验中给予喜悦心满足的体验中去养成。当我们在埋怨社会责任沦丧,社会公德失效时,我们是否曾经想过,我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对喜悦心的满足经验的渠道是什么?我们对于教育孩子,满足孩子,引导孩子的喜悦心的方式是什么?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与正精进呢?

 

    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个事例。一个县委为了巩固自己已有的权利,有机会并入省的直接管辖,但在短视的权利巩固之见下,除了反对并入省的管辖之外,更不会积极的去争取进步,而丧失了获取更多的资源的机会。还有一个事例是有个朋友,有机会揭发传销的残害但确没有做而是默默的让社会的公益沉沦,让更多的刚出社会的人接触到传销的残害。这些的事例都让我们觉得无奈,但真的是无奈吗?无能为力吗?实际是缺乏关注社会的勇气。

 

 http://s1/middle/628ee5b2g7eacc214d480&690

    我能理解社会大染缸的习惯的力量,让我们无奈,无能为力,但我还是期望我们都是社会进步的一只小蚂蚁!

                   http://s4/middle/628ee5b2g7eacd55ca2b3&690


 

http://s7/middle/628ee5b2g73113d06915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