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628ee5b2g7d995b20300c&690
CCTV12《睡草垛的父母》的栏目一播出,让我感慨很深;生活的【权力】与【利益】的分配真的需要智慧的。父母亲对儿女好是无私的,而冀望的就是老能有所依,但往往对待众多的儿女时,【利益】的分配,稍有不公平就会落得,老无所依,无栖身之所,就如《睡草垛的父母》的故事一般。
http://s14/bmiddle/628ee5b2g7d996532c15d&690当父母的,该如何对待儿女才是正确的态度呢?我们中国文化向来以【孝】的文化来标榜自己的文化。我在企业界服务时,一位企业的培训师与一位总经理的对话很令人启迪。对话的内容是:“企业的标语,企业的精神是企业已经做到了,还是期望做到?是企业的弱点,还是企业的优点”。结论是企业的标语与企业的精神追求,表达的是这个企业还没有做到的精神,是冀望企业的内部同事能做到標语所期盼的精神;是表明了企业的弱点,该精进的方向与指标。我想中国文化的【孝】的精神的传承乞求也是这个意味吧!因为国人【孝】做的不够好,所以期望国人能去尽【孝】道。
http://s14/bmiddle/628ee5b2g7d996965f12d&690
【孝悌】的家庭文化的传承,是在自己当父母时,对孩子的性格与价值观的塑造时就形成了。父母如何的言教孩子与如何的身教孩子,【孝】的文化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因为孩子对【益利】的取舍是当父母的给养成的。我们当父母的在对【权力】与【益利】的运用过程中,无形的就在塑造孩子对待【权力】与【利益】的性格形成。像睡草垛的父母,对房子的分配,对媳妇的选择,对女婿的选择,给予了我们值得深思的启迪。女儿女婿的孝顺,儿子媳妇的不孝,攀比【利益】的心,都明白的在告诉当父母的要有智慧。当父母的为儿女劳碌一生,就是期盼老有所依,这个思维是没有错的;但更进一步想,若能到老了,不是儿女的负担,是不是更积极正面一些,而且还能真正的含饴弄孙,慈善的吸引儿孙的环绕,而成就了老有所依的愿望。
http://s13/middle/628ee5b2g7d9973ccc08c&690
注:在此告诫做父母的,不是为儿为女,买房买车,就是对儿女好,而是引导、教育儿女能立足于社会,自己创出一片天地,增富于儿女自己,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而自己年轻时积累的财富,是自己慈善吸引儿孙环绕的保障,这是真正的【权力】与【利益】的好的分配。儿女的力量有能够增富于自己,才是对得起祖宗也对得起自己儿女的做法,更是当父母的责任。拿“分家产”这个问题来说。我认为“分家产”永远是让家族衰落的思维,而增值家产才是兴旺家族的思维。所以当子女会为家产之利而纷争时,表示这个当父母的教育很失败了。宫廷的纷争,毕竟有外力与外利的介入,我们家庭是不该模仿的,而家的文化,就是自身文化的写照,所以因果循环是这个道理,当我们不能以【义利】取得财富时,就只有等待【利益】来宰割我们了。慎哉!慎哉于【能力】与【利益】的文化传承与引导。就能享有【善】的老有所依。
http://s9/middle/628ee5b2g72f5bf0a206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