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入心,入心教育

(2009-12-04 00:04:06)
标签:

教育

杂谈

情感

智慧

沟通

心理

分类: 教育杂谈

        教育入心,入心教育

教育入心,入心教育

 

 

    有父母陪伴学习的小孩是幸福的,但也会有压抑的。陪小孩读书学习,是目前的时尚,但对小孩的教育,身为老师,或单纯的是家长,真的懂得教育吗?教育入心,入心的教育,是教育的磨练与再次的成长。我们在学校没学的东西太多了,爱情,教育,生活...都得自己去摸索,尤其是沟通。学习前人之学浩如烟海,人生必学的课程诸如,爱情,教育,沟通....,

 

 教育入心,从感受与沟通入手。我们初为人父人母,基本上是不懂得教育与沟通的,因为学校所学的,我们要还原为,原始的沟通方式,才能教育入心。试想幼儿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呢?不是言语,不是表情,而是感受,由我们去感知幼儿当时的感受,幼儿去感知父母的对待。这就是最原始的沟通。而我们会因为学习的习惯而淹没了,这原始的沟通技巧:感受与关怀。

 

 小孩渐渐长大了,学习了,大人们的教育的习惯又是什么呢?催促,督促......我们都当过小孩,如果我们能用小孩的心思,去感受的话,我们就能做到入心的教育了。我们可以用大人(成人)的目标去要求小孩,这个是可以接受或设定的。(其实这是大多数的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但方式可以精化一下,那就是去感受小孩当时的接受力与领悟力,和他的创造力(这是当父母的要学习的,一个称职的会教育小孩的父母,的确是不容易的,因为要学很多以前学校没教的课程)。

 

因为对小孩的接受力,领悟力,创造力的评量,不是我们大人自己的感知与感受所能涵盖的;因为我们会无意识的就用大人们,自己的认知去做要求与期望;这无形中就形成了亲子间的隔阂与摩擦;小孩长的越大,到了青少年时,就出现了所谓的逆反现象。其实这是心理与生理造成的现象,但更多是心理的因素。当小孩还小时,他无力反驳,只能接受父母所给予的一切,爱,压力,压抑,期望,父母这座高山的仰慕等等。学习的障碍,有时来自于父母,有时来自于兄姐同侪,有时来自于学校的教师....

 

 而教育入心,入心的教育,就得从小孩本身的接受力,领悟力,创造力,来做引导。(引导又是一门学问)要根据小孩能理解的能力,来引导而不是用我们已知的知识,来教导。引导是小孩给答案,给过程,我们做引发他作答的过程,引发他讨论的过程,有点耗时间的。在这一切讲求速成,讲求并比的结果论下,我们真的该学学,爱因斯坦与爱迪生的妈妈的教育方式,引导而不压迫。沟通是修为,不是输赢,对小孩也是。

 

 教育入心,入心教育是成就小孩的自信与能力,兴趣的做法,是陪幸福小孩成长的做法。也是亲子关系以后更亲密的做法。我想很多很有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被这种教育入心,入心教育所教育出来的。

 

品行,挫折能耐力,勇气,都是教育入心,入心的教育教导出来的。因为学习必定有困难要克服,要坚持,要不为眼前的利益(贪玩)所引诱;而这些都是因为运用了最原始的沟通方式:感受与领受所引导而成的!想想那么多很会考试的人,最后能有大成就的又有多少呢?教育入心,入心教育,是成就小孩未来快乐与有意义的幸福。

 

 

 

 

 

 

  教育入心,入心教育

 

 

 

 

 教育入心,入心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