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47天任务《拟行路难》(其四)

标签:
高考 |
分类: 诗词文赋 |
第47天任务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zhí)躅(zhú)不敢言。
[注]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泻,倾,倒。自宽:自我宽慰。举杯断绝歌《路难》: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无感:不为哀乐所动,没有感触。吞声:不敢出声。踯躅:徘徊不前。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心中的愁苦,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行走时叹息坐着时也发愁呢!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徘徊不前,不敢再多说什么。
[易错字填空]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直接性默写]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情境性默写]
1.《拟行路难》(其四)中写诗人忍辱默声、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拟行路难》(其四)中“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
3.《拟行路难》(其四)中“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写诗人举杯驱愁而中断了《行路难》的吟唱。
4.《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5.《拟行路难》(其四)中,以比喻手法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7.《拟行路难》(其四)中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两句,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8.《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指出“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的愤慨不平之情。
9.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人生亦有命”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安能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10.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两句是诗人趁酒意击节高歌,将一切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境况。
11.《拟行路难》(其四)中“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两句将其悲愤难忍、跌宕起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