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40天任务《望海潮》

标签:
高考 |
分类: 诗词文赋 |
第40天任务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户盈罗绮(q),竞豪奢。
重湖叠(y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天堑:天然壕沟。此处指钱塘江。珠玑:珠宝。玑,不圆的珠。罗绮:绫罗绸缎。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弄:吹奏。泛夜:“夜泛”的倒文。泛,漂荡。嬉嬉:欢乐的样子。莲娃:采莲女。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这里借指孙何。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异日:他日、改日。图将:描绘。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此处指朝廷。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拼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易错字填空]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2.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直接性默写]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3.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4.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情境性默写]
1.《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出了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两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2.《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句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3.《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把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了出来。
4.《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秋夏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
5.《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三句既表现出官员到此游乐的场景,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
7.《望海潮》词中“烟柳画桥”写柳树桥梁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8.《望海潮》中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9.《望海潮》中,通过写游览此地的达官贵人打算在临别时将杭州美景绘成图画带回朝廷夸耀,从侧面衬托出杭州之美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0.《望海潮》中,描写西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清丽秀美的句子是:“重湖叠清嘉。”
11.《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表现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12.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柳永在《望海潮》中说:“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