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

(2023-04-28 17:06:25)
标签:

高考

分类: 诗词文赋

34天任务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张:弹奏。高秋:深秋九月。颓:下垂、堆积的样子。中国:即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泣露:指滴露。逗:引。露脚:露滴。寒兔:玉兔。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用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低回,像芙蓉饮泣,时而欢快,像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来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露滴斜斜坠落,打湿了(全神贯注聆听箜篌演奏的)玉兔。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 [易错字填空]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不流。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中国弹箜篌

3.十二门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

5.梦入神山教神,老鱼跳波瘦舞。

6.吴不眠桂树,露脚飞湿寒兔。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 [直接性默写]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5.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天天练(60篇)第34天任务《李凭箜篌引》 [情境性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3.《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4.《李凭箜篌引》中“梦入神山教神妪”一句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看似平且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5.《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两句,写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6.《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连天上的紫皇都被惊动了。

7.《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乐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如带露的芙蓉,似盛开的兰花,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8.《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吴丝蜀桐张高秋”,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弹奏地点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

9.《李凭箜篌引》中侧面写乐声的诗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这里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从客体落笔,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诗人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10.《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以声类声,直接描摹音乐。

11.《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