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题目解读
(2022-06-09 15:04:52)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指导 |
2022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题目解读
【作文题】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人们翘首以盼的热点,甚至期盼程度,超过年夜饭。
2022年的全国新高考1卷(适用于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有人表示很难,围绕“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围棋术语带来的启示,进行发挥创作。
其实这个题目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有经验的老师都曾经围绕同类主题带领同学们准备过很多遍,而且很多备考资料中都不止一次出现过相关素材。题目不过是“看起来”很难。有同学说,“我对围棋一窍不通怎么下笔?”但这个题目的实质不是在说棋,而是在借棋说理,什么理?——基本功。
所以还是要着重审题,理清作文题目是最核心的要求,只有真正读懂题目,才能围绕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悟。
我们从题目所给材料中轻易可以看出,“本手”的重要性,本手,“合乎情理”“功夫扎实”“理解深刻”,这是审题和立题的根本与关键。
不妨再重新读回原题: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很明显,强调的是“功夫扎实。”
也就是在告诉我们,打好基础是关键。基础不是知识的死记硬背,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通融,说明了目标远大和基础扎实与创造创新的辩证关系,要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
所以立题立意就要围绕“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展开,其实,这也是总书记一直以来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用心教诲和无限期待。如果平日留意积累金句,此时都有用武之地:
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做任何事情,都强调基础扎实。我们可以结合题目与自身的经历,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切入,比如书法、舞蹈、乐器、体育、劳动等等自己熟悉的领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从家国情怀入手,比如小到一顿饭,大到国家航天科技一冲上天,都离不开基本功的扎实和日益精进的创新。
此外,也可以旁征博引阅读中得到的间接素材,杜牧、苏轼、齐白石、华罗庚、王羲之、老舍……材料的优劣多少,取决于平日阅读的积累。
写作文也是一样。打好基本功,才是重中重。
写好高考作文,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这是最重要的。言之有物,一定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深刻丰富。观点在明确的基础上还要有深度,论据、事例要足够丰富。
3.文思新颖。善于寻找独特的角度去诠释自己的思想,体现独到的思路。
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练基本功。曾国藩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即使聪明绝顶,也要从基础练起;即使愚钝不堪,也怕千锤百炼。